教学分类 板报设计 教学管理 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 小学英语教学 小学科学教学 思想品德教学 小学美音体教学
幼教无忧网学习网教学管理方案措施xx区创建“义务教育示范县”汇报材料

xx区创建“义务教育示范县”汇报材料

03-14 23:13:40 | http://www.youjiao51.com | 356 | 方案措施

xx区创建“义务教育示范县”汇报材料

  
  走均衡发展之路建一流教育强区
  ——涪城区创建四川省“义务教育示范县”汇报材料
  (20xx年11月9日)
  尊敬的检查组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首先,对检查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按照省教厅关于创建“义务教育示范县”的基本要求,现就涪城区创建四川省“义务教育示范县”的相关工作汇报如下:
  我区是19xx年新建的县级区,位于绵阳市腹心地带,面积558平方公里,人口61.8万,辖1个经济技术开发区、15个乡镇、5个街道办事处。2005年实现GDP49.8亿元,财政收入6.01亿元。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连续11年位居全省“十强县”。
  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共有74所(含村小19所。其中,教育部门办65所,其他部门办4所,民办1所),在校学生65149人。其中,初中22所(其中,教育部门办21所,其他部门办1所),在校学生22458人;小学50所(含村小19所,其中,教育部门办48所,其他部门办2所),在校学生42691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残疾学生243人(含在普通中小学随班就读的107人),其中,视力残疾31人,听力残疾112人,智力残疾100人,就读率97.6%。
  2006年,全区小学正常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初中入学率为99.9%;全区小学在校生辍学率为0%,初中在校生辍学率为1.2%;15周岁人口中小学教育完成率达到99%以上;17周岁人口中初中教育完成率达到96%以上;小学毕业年级学生毕业率达到99.44%。初中毕业年级学生毕业率达到99.5%。
  建区以来,涪城区委、区府高度重视全区教育事业发展,逐年加大教育投入,全区基础教育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地改善,教育资源进一步优化,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进一步加强,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在全市的高考和中考评价中,我区连年名列全市双第一;在全市素质教育文艺调演中荣获特等奖,在市教育局全年目标考核中获特等奖;先后被评为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县、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省教育对口支援先进集体,被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确定为全国教师继续教育实验区、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实验区、全国科学教育实验区、国家级随班就读实验区、全国科学教育实验区、省素质教育实验区、省课程改革实验区、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区、省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实验区。
  一、我区高度重视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和四川省“义务教育示范县”的创建工作
  区委、区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教育的发展,提出了“科教兴区、工业强区、三产富区”的目标和推进我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宗旨,将教育工作,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放在优先发展地位。早在2004年,区委、区政府就将“巩固‘普九’成果,提高‘普九’质量,实现高水平、高质量的九年制义务教育”确定为我区教育工作的主要目标任务,并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纳入“建设服务科技城,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总体规划。为确保该项工作的有序开展和取得实效,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加快教育改革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政策措施,明确提出了建“全省一流,全国知名”教育强区的奋斗目标,并以此为契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质量意识和品牌意识,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着力打造涪城教育品牌,促进全区教育的协调、均衡发展。
  在此基础上,区政府把创建四川省“义务教育示范县”纳入《绵阳市涪城区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之中,并且明确提出开展四川省“义务教育示范县”创建工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任务、实施步骤和政策保障措施。成立了以区政府分管副区长任组长,人事、财政、教育等部门为成员单位的领导小组。区委、区政府将创建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多次专题研究创建工作,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多次深入区教文体局、城乡学校现场办公,指导工作,调查研究,解决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和创建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以确保创建目标的按期实现。区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均与学校建立督导联系制度,对区内的一些重点教育建设项目,由区级领导实行挂牌督查。
  为做好四川省“义务教育示范县”创建工作,区政府对创建工作作出了全面安排和部署,明确了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级各部门的职责,先后多次召开各种会议专题研究此项工作,制定了一系列保障政策和措施,并通过多种方式对创建四川省“义务教育示范县”进行宣传,确保创建工作的全面开展。我们还先后多次组织财政、教育等区级相关部门领导、校长和相关人员到双流县、绵竹市等地考察学习创建工作。
  二、落实“六大工程五大举措”,推进义务教育均衡
  多年来,我区一直注重强化政府对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职责,始终按照“责任明确、经费共担、保障有力、管理有序”的要求和“明确各级责任、中央地方共担、加大财政投入、提高保障水平、分步组织实施”的基本原则,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各级人民政府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经费省级统筹、责任市(州)落实、管理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管理机制,建立和完善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区财政对教育经费拨款实行年初预算,一次到位,不留缺口,确保了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2003年全区教育总经费为15024万元,其中财政安排8307万元,用于义务教育阶段经费4123万元。2004年全区教育总经费为16479万元,其中财政安排8376万元,用于义务教育阶段经费5649万元。2005年全区教育总经费为17638万元,其中财政安排9781万元,用于义务教育阶段经费7276万元。从2004年起,学生公用经费实现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一个标准,全部列入了区级财政预算。为确保学校正常运转,各校按规定收取的学杂费均用于公用经费,不足部分由政府财政予以保证。农村税费改革后,确保转移支付用于教育的比例达50%;确保新增教育经费用于农村教育的比例达到70%;2006年实行保障机制后,区财政投入400万元用于农村义务教育经费补助,完全弥补了农村义务教育免杂费后其他收入减少而形成的支出缺口。
  近年来,尤其是在农村学校收归区上直管后,尽管随着国家政策性涨工资的幅度增大,我区仍然保证了教师的各项工资由区财政统一按时足额发放,从未出现拖欠教师工资的现象。在此基础上,我区还不断提高教师福利待遇。近年来,全区中小学教师福利待遇虽然因校际之间的差距仍有不同,但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尤其是对农村教师,自2002起,全区每年拿出120万元专款,落实并提高了“乡村教师补贴”,使农村教师补贴最高达每人每年1800元,人均达到每人每年710元,有效保证了农村教师队伍的稳定。
  我区在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建“全国知名,全省一流”教育强区方面,主要实施了“六大工程”,采取了“五大措施”:
  (一)“六大工程”
  1.农村学校校点资源调整工程
  为了进一步优化农村教育资源配置,充分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率,促进全区农村教育事业健康快速发展,我区实施了农村学校校点调整工程。我区村级小学从1995年普九验收时的169所调整的2006年的19所。“十五”期间共撤并校点81所,迁建2所,改扩建9所。其中,2001年调整村级教学点22个,2002年调整14个,2003年调整20个,2004年调整17个,2005年调整8个,2006年调整6个。调整后改扩建保留农村初级中学15所,农村小学37所(中心校18所,村小19所)。通过这一工程,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教育质量明显提高,大大地缩小了校际差异。
  2.农村学校校舍改造工程
  为了进一步改善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逐步缩小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在办学条件上的差距,我区进一步加大了农村中小学校舍改造力度,实施了农村学校校舍改造工程,对办学条件较差的农村薄弱学校的校舍进行改造。“十五”期间,扩建、新建、改建农村校舍面积34312平方米,投入3323万元。先后投入1.03亿元资金用于改善学校办学条件。
  3.债务锁定,政府买单工程
  为了依法履行政府职责,化解教育债务,区政府出台了《关于开展乡镇教育债务清理工作的意见》(绵涪府办函[2006]84号),成立了教育债务清理小组,并对全区15个乡镇及25个城区教育单位的教育债务情况进行了全面清理。截止2006年5月31日,全区义务教育债务金额为8779.1万元。区政府在充分调研的前提下,遵循“人民教育政府办”的原则,将义务教育阶段的基建债务从学校剥离出来,明确由区乡两级政府承担。我区已制定了教育债务锁定及偿债规划,第一批债务锁定金额达5111万元。其余债务在明确责任主体后予以锁定,列入第二批教育偿债规划。区政府正在与金融部门协商,拟将学校在金融部门的高息借款,降低到银行基准利率,并制定分年偿还本息规划,切实减轻学校负担。区政府将通过多方筹集资金,统筹安排,逐步偿还教育所欠债务,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控制新增教育债务。区政府承诺教育债务一律由区政府买单,在“十一五”期间,全面还清所有教育债务。
  4.加强学校建设和队伍建设,实施“三名工程”
  为了推动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我区早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就提出了创建有丰厚文化底蕴,先进办学理念,鲜明办学特色,显著办学效益的“涪城名校”。近年来我们结合素质教育活动,大力开展争创“校风示范校”和各类“特色学校”的活动。现在全区已有:校风示范学校省级7所,市级22所;特色学校省级2所,市级4所;科技示范学校省级2所,市级5所;园林式学校3所。这些学校充分发挥了辐射带头示范作用,促进了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提高。
  同时我区积极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到2005年,我区共有国优教师4人,省优教师6人,市优教师63人,享受政府津贴的区优秀拨尖人才7人,终身学带教师8人,学科带头教师179人,骨干教师388人,中小学特级教师15人。同时开展了特级、学带教师与一般教师学、帮、带活动,使我区教师的总体水平和素质有较大提高。我区在配合省、市评选各级各类先进的同时,在全区开展了每四年一届的“涪城区学科带头教师、骨干教师”评选活动(已至第四届),自2005年起,区委、区政府又出台《关于开展评选“优秀骨干教师”工作的通知》(绵涪府发〔2004〕83号),开展“涪城区优秀骨干教师”评选活动,并做出了《关于授予罗亨泉等127名同志“涪城区优秀骨干教师”称号的决定》(绵涪府办发〔2005〕16号),对第一批127名骨干教师每月发放200元的教育科研津贴。
  我区把培养名校长与深化干部人事制度结合起来,改进和完善中小学校长选拔任用机制,全面推行校长聘用制和校长负责制,积极推进中小学校长公推公选(已公推直选校长1人)。逐步培养出了一批办学理念先进、办学思想独特、治校方法创新的名校长。全区现有省优秀校长1人,市优秀校长24人,区优秀校长33人。
  5.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工程
  我区是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区,于1998年建立区教育信息中心,2005年全区所有学校通过VPN方式接入区教育城域网,学校目前共建完整校园网10处,学校局机关实现办公局域网。全区有网络教室78间,拥有计算机3875台,师生机比达18:1,2000年以前配置计算机无盘、CPU为PII以下全区共有11套330台。2004年国家远程教育配置P4无盘机600台。计算机房配套设施按标准配齐。全区IP卫星接收系统33套(主要在农村)。2004年全区所有学校开齐了信息术课全区共有计算机专业教师83人。全区共建有多媒体教室53间,基本校校能开展CAI辅助教学。全区共63套机房能够开展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学科整合,占机房总数的80%。
  在“十一五”期间,我区还将建备课系统1000台,新建网络室35套,计算机1750台,新建校园网50所,卫星接收系统共25处。“十一五”期间共投入信息建设经费1200万元。
  6.特殊群体子女就学保障工程
  区政府站在创建和谐社会,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高度,千方百计落实特殊群体子女就学保障工程。
  一是认真做好“两免一补”。2004年,区政府出台了《关于建立资助特困家庭子女入学机制的实施意见》(绵涪府办发〔2004〕29号)、《关于开展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实验工作的通知》(绵涪府办发〔2004〕37号)等文件,积极安排专项补助和专款,制定详细可操作的实施方案,及时将所需资金调度到位,确保了我区贫困学生的入学。全区仅2005年就为1232人次的贫困住校生给予了住校生活补助21.18万元,为5902人次的中央免费教科书享受者给予了书费补差18.18万元,为1146人次的城市低保家庭贫困学生专项补助书费、杂费12.23万元。资助小学、初中、高中、大学贫困学生25477人次,发放资助金和减免各项费用总计240.06万元。
  二是切实做好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教育工作。根据《流动儿童少年就学暂行办法》,区政府制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通知》(绵涪府办发〔2005〕56号)。社区积极协助,监查农民工送其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学校在学生管理、和评优晋级等方面与涪城籍学生同等对待,并坚持把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工作纳入对学校的目标管理考核和校长的年度工作考核。2005年,我区接受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就读人数为4319人。
  三是高度重视“留守儿童”的入学和管理。全区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对“留守儿童”的校内教育、管理和校外协调教育工作,做好对“留守儿童”的情况登记,掌握“留守儿童”的有关情况。学校定期召开会议,了解“留守儿童”的思想和心理状况,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互助活动,让他们感受到更多关爱。乡镇党委政府、村社、社区也积极配合,切实维护了贫困家庭利益,确保社会稳定,得到了社会好评和称赞。现我区中小学中“留守学生”人数为3979人。
  (二)“五大举措”
  1.抓好学校规范化管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建优美整洁、健康向上的育人环境
  为构建优美整洁、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和育人环境,我局制定了《涪城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考核检查细则》,就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了以下要求:
  一是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每个学校都有健康文雅、适合学校特点的校训,形成了积极向上的校风和学风。校训书写规范、设置醒目。校内有黑板报,教室内建立了班报栏,板报内容经常更新,确保新颖健康。所有中学及有条件的小学都设置了阅报栏、书画栏、制作展示栏等。同时重视学校办公室和教室等其他校舍的环境建设,做到整洁、美观。
  二是加强学校食堂达标化建设,实行等级评定制度。全区各学校在2003年前完善了各类管理制度并上墙公示,建立了统一的操作流程,2004年前全部通过了市、区卫生执法监督所的等级评定、牌证颁发工作。2005年完成了全区各学校食堂达标化建设。同时学校门卫建立了对进入学校食堂、小卖部的食品及原料进行登记核实制度,把好了食品卫生第一关。
  三高度重视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根据省、市综治委的要求,专门设立了涪城区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学校也成立了相应机构,落实了职责和任务,为确保各项治理工作的实施提供了组织保障。2005年7月,先后颁发了《关于建立我区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长效机制的意见》(绵涪综委〔2005〕13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的通知》(绵涪综委〔2005〕14号)等文件,进一步完善了工作制度。2006年9月中旬开始,区公安分局、区教文体局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全面推进“警校共建、校地共建,打造平安、文明、和谐校园”工作的意见》和市教育局有关文件精神,广泛开展了“警校共建、校地共建,创建平安、文明、和谐校园”工作。2005年至今,由涪城区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领导小组牵头,公安、交通、文化、工商、卫生、广电等相关职能部门参与,对存在问题较多的校园周边环境进行了10余次集中整治,使校园周边环境秩序有了明显的改善。
  2.城乡教师“校对校”定期交流,校际间“手拉手”帮扶
  一是组织开展“城镇支援农村、强校支援弱校”送教下乡服务工作。定期选派优秀毕业生和抽调优秀中青年教师到办学薄弱的农村学校支教;优秀骨干教师定期、轮流到薄弱学校示教、挂职;薄弱学校的教师到优质学校跟班进修。并逐步推行教师流动制。通过师资轮换调整,保证学校之间的师资力量和教育水平的相对均衡。
  二是建立城镇中小学教师到乡村任教服务期制度。我们明确规定并严格执行城镇中小学教师晋升高级教师职务,必须有在乡村中小学任教一年以上的经历。并通过下农村听课、专家会诊、面授指导、专题讲座、教学示范等形式开展“名师带徒”工程,实现先进理念、优秀资源、有效成果共享。
  3.重视特殊教育事业,办出涪城特色的特殊教育
  我区高度重视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区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特殊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通知》(绵涪府办发〔2004〕40号),全面落实对“三类残疾儿童少年”的“两免一补”政策,对在特教校住读的残疾学生,除减免义务教育阶段杂费、书本费外,还给每生每月80元的生活补助。对随班就读的残疾学生予以减免杂费和书本费。从1998年起,区财政每月给特教教师津贴在国家规定的15%基础上增加35%,达到50%,并不断加大对特教校的投入力度,除学校已有价值100万余元的综合教学楼及价值50万元的现有可用设备等校产外,近年来,又投入40万元为学校修建了功能房和厕所。
  我区以特教校为主阵地,并逐步向普通学校随班就的学生延伸,凸现了我区特殊教育的“三大特色”:艺体特色、科研特色和职业教育特色。
  (1)艺体特色
  聋生的舞蹈是艺体特色的突出代表。学校在早年就成立了舞蹈队,对学生进行专门的舞蹈技能的训练,取得了很多可喜的佳绩:2000级和2002级两届毕业的舞蹈尖子生分别输送到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北京市残疾人艺术团,其中陈颖、任冬蕾两位同学多次随团出国演出,还参加了雅典残奥会闭幕式《千手观音》的演出;张小芳、景瑞、常清平等同学自编自导的羌族舞蹈《花书包》荣获四川省一等奖,全国文艺汇演一等奖;舞蹈《梦的联想》获全省汇演一等奖。学校还向四川省聋人艺术团输送了七名舞蹈尖子参加集训,参加全国的文艺汇演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为四川省争得了荣誉。学校舞蹈队在参加各级各类比赛演出中,共获得六十多次的奖励和表彰。
  盲生、培智生的器乐是艺体特色的又一大亮点。学校根据视障自身的生理特点,对他们进行民乐的学习训练,成绩斐然。王茹同学与残疾人天才音乐指挥家—舟舟同台演出;吕龙等四位同学的演奏参加了多次庆典演出受到一致好评。特教校被市教育局命名为“艺术特色学校。”
  学生的体育运动成绩也屡创佳绩。雍兰同学代表四川省参加2005年全国聋人田径锦标赛获得女子铁饼第二名,并被授予体育道德风尚奖;视障学生吕龙参加全省残疾学生运动会取得田径比赛第一名和第二名;聋生赵维取得女子乒乓球第一名的好成绩。
  (2)科研特色
  为提高我区特殊教育教学水平,加强了教育科研。科研课题《视障儿童融合教育个案的研究》荣获四川省政府二等奖,培智教育科研《校本教材的编写》这一国家级子课题已顺利结题,并在北京、香港、大连等地交流,受到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学校关于视障儿童融合教育科研成果已广泛应用于教学实践之中,与警钟街小学、绵阳四中联合开展的融合教育活动,效果好。
  学校在书法、绘画、科技活动等方面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书法、绘画比赛中,多次获得奖励,特别是代春蓉参加2003年四川省少年绘画大赛获一等奖;学校在参加市、区的航模、海模、车模等科技活动的比赛多次获团体和个人一等奖,学校也被评为“绵阳市科技示范校”。
  (3)职业教育特色
  学校根据三类残疾儿童的身心以及就业的特点,坚持走职业教育的道路,先后开设了雕刻、雕塑、刺绣等职业教育课程。
  雕刻及雕塑是学校的一门重要的职业技术课,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设置课时。通过三年的木雕、石雕、泥塑等技术的学习与实践,学生掌握了一定的雕刻、雕塑技能。学生制作的雕塑作品深受好评。部分优秀作品已收入雕塑校本教材。张泽润的作品还被波兰等国际友人收藏。
  刺绣是近两年刚引进的职业技术教育的新项目。学校根据学校中高年级女生多、心灵手巧等特点,并考虑学生以后好就业的实际,到苏州聘请刺绣老师开展教学指导。现在很多学生已经掌握了单面绣,不少学生还掌握了双面绣,涌现出了一批刺绣高手。她们亲手绣出的精美作品,受到参观者的一致好评和高度赞叹,不少绣品还成了馈赠佳品,有些绣品还被高价买走。新闻媒体也多次到学校采访、报道,产生了社会效的轰动益和一定的经济效益,学生的就业以及经济效益前景十分看好。
  我区先后于1993年、2002年两次被授予“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区”的光荣称号。
  4.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自1998年我区被确立为“四川省素质教育实验区”后,我们积极推进全面素质教育,大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1999年,区委、区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决定》(绵涪委发〔1999〕35号)文,着力探索素质教育的途径、方式和评估考核。尤其是结合新一轮课改,突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教法改革和学法改革,优化课堂结构,深入开展校本研修活动,以教研教改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是强化学校管理,建立素质教育运行机制。强化学校德育工作,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加强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和诚信教育,真正使学校的德育课程成为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主渠道。
  二是强化教师专业技能训练,提高广大教师的整体素质。在全区教师中开展教学基本功检测和学科基本功训练,把开展教科研活动作为教师基本功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形成教科研网络,做到人人要参与、校校有课题、全区成体系,教师研究教育教学能力增强,综合素质大幅提高。自2001年以来,全区教师在省级、国家级报刊发表或获奖的学术论文就多达540多篇,且呈逐年上升趋势。教师在国家、省、市级的赛课中,每年获奖均达160人次以上。在2001年的四川省人民政府第二届优秀教学成果评选中,我区共获1个一等奖,3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在2005年的四川省人民政府第三届优秀教学成果评选中,全区有3项课题获二等奖,1项获三等奖。
  三是建立素质教育评估机制。伴随着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开展,根据省上新课程计划的要求,我区制定了《涪城区新课程计划课程设置标准》、《涪城区小学、初中教学质量目标评估量标》、《绵阳市涪城区中小学教学质量管理评价方案》、《绵阳市涪城区学校教、科研工作评估方案》、《绵阳市涪城区学科带头教师评价方案》、《涪城区关于2006年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试行)》、《涪城区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条例》等十几个方案,构建了比较完善的有特色的素质教育评估体系。
  5.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全面改进学校德育工作
  为将德育工作抓好、抓落实,区委区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贯彻实施意见》(绵涪委发〔2004〕16号)、《关于印发〈涪城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活动安排〉的通知(绵涪委办〔2004〕68号)等文件。2003年10月至2004年6月,集中开展了“师德师风集中教育活动”;2004年12月开展了涪城区教育系统“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专项教育活动”;2005年3月至9月又在全区学校开展了“树校风、强校纪”专项教育活动,编辑出版了《涪城区童谣集》和《涪城区德育工作行动指南》,为建立我区学校德育工作长效机制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方面,我区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实施了四个行动(即“三远离”行动,诚信行动,家庭行动,牵手行动),整合了一批教育资源(即区域内的文化教育资源,科技教育资源,实践教育资源,革命传统教育资源等),创建了一套机制(即上下承接、科学运转的组织领导机制,工作运行机制和队伍管理机制)。全区初步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工作格局。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我区义务教育1995年通过“普九”检查验收后,2003年又接受了绵阳市人民政府的复查验收,“两基”成果得到了全面巩固和提高,义务教育学校的办学水平上了新的台阶,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得到进一步落实,受到了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区义务教育要向更高层次的发展,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办学条件、不断提高教师待遇。我们将创建四川省义务教育示范县为契机,继续深入贯彻《义务教育法》,严格执行省上“双八条”,扎实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为构建和谐涪城作出贡献。
  谢谢大家!
  

关键字:方案措施,教学团队建设方案,教学方案怎么写   

xx区创建“义务教育示范县”汇报材料相关的文章

我来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