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分类 板报设计 教学管理 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 小学英语教学 小学科学教学 思想品德教学 小学美音体教学

《天外来客——陨石》课后反思

12-01 00:21:08 | http://www.youjiao51.com | 424 | 北师大版第六册语文教案

《天外来客——陨石》课后反思

《天外来客——陨石》课后反思
 

《天外来客——陨石》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全文以现代诗的形式,用流畅、通俗易

懂的语言介绍了陨石的一些知识,并于结尾表述了作者的愿望——想知道它的过去。以此激发学生

对自然景观的好奇之情,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热爱和向往。

拿到教材,首先粗粗浏览全文,我的第一感觉是:朴实!全文以及其简练的语言浅显地述说了陨石

的知识,表述了及其质朴的愿望,没有华美的语言,更没有可供挖掘品味的词句,通篇似乎只是对

陨石知识的泛呈,对于一向喜欢咬文嚼字的我来说,实在缺乏足够的吸引。

如何备好这样一堂课?

一、备课前的思考与准备

大家都知道,小语姓“小”,语文姓“语”,小学语文课堂的根本在于念好“识、写、读、背、说

、作、习”的七字歌。而千万不能将这样一堂科学味儿较浓的课,上成科普课。但是作为本节课需

掌握的重点,陨石的知识又不可能泛泛而谈,让学生在第一次接触陨石时就失去最佳的激发好奇之

情、培养探求欲望的时机。因此,如何将知识的严谨、情感的触发与语言文字的训练巧妙结合,上

出一堂有特色的好课,便成了我此课的落脚点。

对于陨石知识一窍不通的我,并没有急着备课,而是先上网寻找了大量有关陨石的知识,进行恶补

,做到心中有陨石,对陨石的物质组成、形成原因、科学价值、以及陨石的危害及世界各地的重要

陨石等等都作了初步的了解之后,重新拿起文本进行阅读。此时再读,与初次浏览有了明显不同的

感受,一节节读来,陨石如流动的画面一一从脑海闪现,竟有了历历在目的亲近感。

所以来新庄之前,我就请教研室的领导打电话通知,希望我们的学生也能课前搜集一些陨石的有关

资料,一方面是看看孩子们搜集资料的能力和途径,另一方面也是为此课打下伏笔,希望激发孩子

们的学习热情。

二、关于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用好这个例子落实语文训练的任务才是我们教学的使命。于是我决定抓住课题

中天外来客的“客”字,让学生走近客人,亲近客人,了解客人,进而激发学生对客人更多的好奇

之情、探索之愿。因此,本课的教学我决定将陨石的“物质组成”、“陨石的旅程”和“作者的愿

望”这三个方面确定为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并努力通过多种手段加以落实。从而使本课的知识与能

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和谐统一。

三、关于本课语言训练的着力点

对于这样常识性的课文要真正落实语言文字的训练的确让我颇费心思。为了落实语文教学中朗读、

想象、说话的多角度训练,我将课文的三、四、五三个小节的教学内容作为本课教学训练的切入点

。首先,借助问题的引入:陨石“告诉”我们哪些事情?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进而让学生懂得本

文围绕陨石讲了它的物质组成、它特殊的旅程以及作者的愿望。

关于陨石的物质组成,这是解决学生知识点的一个问题。基于课前已经让学生搜集资料,我先让学

生自行解决。当面对学生的疑惑,我坦承:关于这样的知识也是我曾经有过的疑惑。不过我们可以

共同分享这知识带给我们的快乐。这既是资源共享,其实也无形中给了学生一种暗示,那就是:资

料收集的重要性:知与不知有时就仅仅在于我们是否主动去获取。当然,知识的解决是为了更好地

感悟文本的情感内蕴,在让学生朗读“它沉默着那么安静,是不是回忆着来时的旅程?”这一句时,

我不仅让学生感受这份沉默,这份安静,更多地让他们去感受语言的话外音,陨石并不安静,也并

不沉默,而是用它特有的语言在悄悄地告诉我们它们曾经拥有的精彩与丰富的历程。

在理解“陨石的旅程”这部分内容时,我巧妙地将文字与图片进行了有机对接。先让学生观察图片

然后将课文的内容与图片进行匹配,从而使学生借助直观的画面理解深奥的文字内容。

图文相结合的目的不仅仅是解决知识层面的任务,更重要的是落实朗读感悟的目标。因此,在这样

的教学基础上我采用选择性学习的策略,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旅程,并让学生说出喜欢的理由,

这其实就是落实朗读训练的过程。面对繁星满天的夜空,学生似乎回到了那个蚊虫纷飞的夏夜,仰

望星空,注目点点繁星,学生进入了无比神奇的境界,那种神往之情自然就蕴含在学生的朗读之中

了。其次,目睹那瞬间即逝的流星,带给学生的又是一份惊喜,此时抓住一个“耀眼”,学生品出

的是流星的瞬息变化,流星的神秘行踪。对于理解“落在地球的怀抱,像一盏熄灭的灯。”让学生

更多地感悟陨石来到了地球成为我们的客人,我们应以主人的姿态欢迎它的到来,让它在地球的怀

抱睡得香甜一些,因此,学生的朗读是那样的温柔而亲切。在这份恬静中让学生感悟陨石需要我们

人类的呵护与关爱,需要我们人类去开发与研究。

除此,在教学过程中我还让学生借助课前收集的资料,结合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语言练习说话,其主

要目的都是让学生将文本的内容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四、关于本课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我觉得在教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上,本篇课文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可供发掘的空间。因此,在广泛收

集资源的基础上,进行了资源整合。由于农村学生受条件所限,搜集的资料总是有限的,教师补充

一些资料是非常必要的。根据多媒体辅助教学的适度、适合、适用、适时的“四适”原则,我努力

在教学过程中加以体现。在学生对“陨石”的物质组成不理解的情况下,我大胆地呈现相关图片资

料并加以介绍,让学生有效接受有意义的知识。除了运用图片资料外我还选取了短小精妙的故事,

有效激发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下张开想象的翅膀,耳闻故事、目睹精彩

图片,大脑积极思考,本课教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基本目标也就落到了实处。

五、关于教师角色的转换与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

关于教师的角色转换这是新课程所提出的新要求。如何在教学过程中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教材复

制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组织者,积极探索适应学生学习、主动发展的教学方法,

这是在教学中让我思考的问题。本篇课文用诗歌的形式来承载很强的科学知识,因此巧妙地处理讲

读与感悟的关系是本课教学的艺术。讲,多之一份,则变成满堂灌;悟,少之层次,则变成隔靴搔

痒,缺少语文之情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在学生不懂处讲,在学生疑惑处点拨,在学生疑

问处给以点化,充分引进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将激励性评价、暗示性评价、及时性评价融合在一起

。让学生在教学评价中得到真实的学习体验和成功的快乐。

新课堂教学强调要积极探索和转变教与学的方式,努力尝试着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但我在本堂课的教学中并没有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是更多地将时间安排在多种形式的

朗读体味上。指名读、开火车读、分角色读、男女生赛读、齐读、教师的范读等多种朗读方式交织

使用,其目的就是让学生充分地感知文本,对话文本,在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更多地产出新的疑

问。本课的教学结束不仅让学生带着微笑走出教室,更多地是让学生的小脑袋装满新的疑问走出教

室。学生的探索欲望一旦被激发,他们的潜能是无穷的,我想此时学生们从小探求宇宙奥秘的科学

精神的种子已在心田滋生,广泛阅读科学书籍的欲望已在内心扩张,这就是学生大语文学习观的基

本确立,也是我本课教学的归宿所在。

预设与生成是矛盾的统一体。预设的精彩需要实践生成的检验。课上完了,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

教学的实际效果与课前的预设还是有差距的,不管是成功的还是缺憾的都将成为我教学研究的宝贵

资源。在此还想恳请在座的广大领导教师提出宝贵的建议。
 
 

 

 

关键字:北师大版第六册语文教案,北师大版第六册语文教案大全,小学语文教案大全   天外来客

我来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