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分类 板报设计 教学管理 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 小学英语教学 小学科学教学 思想品德教学 小学美音体教学

——《我们的手》教材分析

12-01 00:24:56 | http://www.youjiao51.com | 310 | 北师大版第八册语文教案

——《我们的手》教材分析

——《我们的手》教材分析

新北区国英小学    沈亚萍

一、背景分析:

今天我要分析的是浙江省特级教师章鼎儿主编的科教版《科学》教材中的第三单元《我们自己》中的内容。本单元共安排了《观察身体》、《我们的手》、《运用感官》三节内容。本单元主要的观察对象是人,它和前面的《植物》、《动物》单元一起,把自然界的生物世界初步展现在孩子们面前,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观察大树、蜗牛、蚂蚁、人体等活动,获取对生命体特征的体验和丰富直接认识。在认识生命世界的过程中,认识什么是观察,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本单元的教学活动就是要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体验、测量等办法,亲自了解自己的身体。

本单元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观察身体。主要是希望通过这种亲历活动,引起学生对自己身体的兴趣,对自己的身体有一个总体概略的了解。第二部分:我们的手。引导学生通过对手的观察了解手的结构特征,使学生体验到手的灵活,认识手的感觉功能。第三部分:运用感官。眼、耳、鼻、舌、皮肤是人体的感觉器官,我们对事物的感觉和知觉主要依靠它们。在观察植物和动物的活动中,我们已经比较充分的运用了各种感官。这里明确的提出“运用感官”既是对前面认识事物方法的总结,也是对运用感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自觉地、综合地运用感官。

二、教材简析:

今天我就重点谈谈《我们的手》这一内容。这一课是在“观察我们的身体”及“我们在生长”等整体观察活动的基础上,进行从整体到局部的较深入的观察,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讨论手的用途、观察手的外形,体验手的灵活性主要与手的结构、手指、关节、皮肤上的皱褶有关,这个活动比较符合孩子的探究心理,教材的设计意图旨在通过引导孩子亲历观察探究活动,激发他们对平时司空见惯的自己的身体产生认识研究的兴趣,产生珍爱生命,珍惜健康的意识。

三、设计理念:

通过前两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已掌握了一些简单的观察方法,如看、摸、闻等等。但观察的内容基本还是物体外在的比较显而易见的特点,而且根据教学经验大部分学生对于观察静止的物体兴趣不是很高。《我们的手》这一课不仅只是让学生观察手的外形,还让学生推测手这样灵活与什么有关,观察活动已不仅只停留于物体的外在形态,已由表及里与学生的思维训练活动紧密的结合起来了。基于上述原因,我们在设计这一堂课时,就主要从孩子爱玩的特点出发,通过猜谜语先激发起孩子探究手的兴趣,再引导孩子观察自己的手的结构,让他们自主地选择多种方法体验手的灵活性与什么有关。整堂课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和谐的气氛中,进行“玩中体验、玩中交流、玩中探究”。我们深知,“思维是探究的精髓”,在这一理念指导下,本课就手为什么这么灵巧让学生大胆的猜想,并为学生提供结构性的材料,引导学生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同时力求创设宽松、和谐、民主、自由、融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充分体验探究的乐趣。

四、目标定位:

科学知识:1、了解手的作用、结构。

2、体会到人的手之所以这样灵活是与它的结构有关系(但不是唯一的因素)。

过程与方法:1、会用多种方法观察手的形状、结构。

2、能够设计实验验证手的灵活性与手的形状、结构有关。

情感态度价值观:1、乐于探究自身的秘密,愿意关注生命。

2、懂得爱护自己的身体,关心、善待残疾人。

五、活动重点:引导孩子体验手的灵活性与手的结构、手指上的关节、皱褶有关。

六、教学准备:

   创可贴或胶带、塑料管、笔、记录卡、黑色袋子、特殊手套两种(一种将五个手指套连在一起,另一种将大拇指套和食指套连在一起 )、香蕉、苹果、形状不同的瓶子2个,铁块、木块、不同质地的纸张等

七、教学过程设计:

一、谜语激趣,导入课题
1、两棵小树十个叉,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生说谜底)

师:人人都有双手,你们平常都用手来做什么呀?
生:我用手画画,写字
生:我用手洗衣服
生:我用手打电脑
生:我用手弹琴……
师:手能帮我们做这么事情,让我们说一句话来赞美赞美它吧!
生:手的作用可真大呀!
生:手真了不起!
生:手太灵巧了!……
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我们的这双了不起的灵巧的手。(板书课题)

(在上课开始通过猜谜语的形式引出探究的主题,既可以很快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符合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同时以“赞手”唤起学生对手的作用大,手很灵巧的感受,便于确定下一步的研究目标。)
师:现在你最想研究关于手的什么问题?
生:手为什么这么灵巧?脚也能像手一样灵巧吗?
生:手的灵巧跟什么有关?……
学生经过讨论,确定研究的主题,手为什么这么灵巧? (三年级的孩子刚接触科学课不久,对于选择有价值的、自己有能力进行研究的问题还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记录其中的几个有价值的问题,其实也就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怎样提出有质量的问题。其次,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帮助学生选择一个合适的探究主题,又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必不可少的策略。)

二、观察外形,进行猜想

1、每人认真地观察自己的手并思考:手外形的哪些特点与手的灵活性有关?

师:要研究这个问题,你首先做什么?
生:认识自己的手。
生:观察自己的手。
师:想一想可用哪些方法来观察认识自己的手?(摸、看、听、闻、捏、弯曲……)
(新课程呈现一种新理论就是从儿童的世界出发,让儿童用自己的眼睛观察自然,用自己的方法认识自然,用自己的心灵感受自然。)
师:请你用这些方法来观察你的手,比一比,谁的发现多。
2、学生分组活动
3、汇报交流,进行猜想
生:每只手有五个手指,手指上有指甲。
生:手掌上有一些纹路。
生:手指上有一些皱纹(教师相机告诉学生这叫褶皱)
生:手的皮肤下面有血管,手上还有一些细小的汗毛 。
生:每只手指上都有关节。
生:手指张开后,大拇指和食指之间的距离最大。……

(老师相机板书:手指、指甲、手纹、褶皱、关节、皮肤、血管……)
师:你认为手这么灵巧,与手的哪些部位有关系?
生:可能跟关节有关 。
生:可能跟手指有关。
生:可能跟褶皱有关。……

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教师记录主要的几个观点,如与手的关节有关、手上的皱褶有关等等。

(先让学生充分猜想手的灵活性与什么有关,有利于打开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不使学生局限地认为手的灵活性只与手的结构有关。同时水到渠成,自然引出探究活动)

三、体验探究,验证猜想
1、师:怎样来证明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呢?
(想出可行性的办法,进行体验验证,对于学生有一定的难度,可让学生根据实验桌上提供的器材,小组合作讨论,发挥集体的智慧,教师也要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给予学生必要的引导)
2、学生体验探究并把自己小组的体会或发现记录在记录卡上。可以用自己喜欢的简单方式进行记录,比如文字、示意图等等。
活动一:探究用胶带粘住手指关节皮肤上的褶皱,握笔去写字。
活动二:探究用塑料管把手指套上,然后去拿东西 。
活动三:探究戴上特殊手套后,去拿铅笔写字。
3、学生汇报体验结果,每小组可把自己小组的记录单展示出来进行汇报。
生:用胶带粘住手指关节皮肤上的褶皱后,握不住笔了。
生:用塑料管把手指套上后,手指不能弯曲,不能拿东西了。
生:戴上大拇指和食指连在一起的手套后,不能握住笔。
生:戴上五个手套缝在一起的手套后,不容易握住笔。……
(《科学课程标准》提出:科学课以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具有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怎么想出可行的办法进行体验验证,对于三年级的孩子还有一定的难度,在这里让孩子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显得非常有必要,也让孩子体会到集体的力量。如果学生想出的办法不是很理想,教师就再利用实验器材与课本资料进行引导。这样的设计,也就把教师角色定位为首先是学生的学习伙伴与合作者,其次才是学习的引导者。)

(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我们的教学中经常采用各种形式让他们把自己的发现记录下来并交流汇报,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师:通过刚才的体验,你们认为手的灵巧与手的哪些部位有关系?
生:与手的关节有关系。
生:与皮肤的褶皱有关系。
生:与大拇指有关系。……
师:的确,手的灵巧离不开皮肤的褶皱,大拇指和手部的每一个关节,其实,手的灵巧和手的每一处构造都有关系,此外,还同大脑的支配、神经的传递有着重要的关系。
师:生活中,有一些残疾人,却失去了灵巧的双手,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他们呢?
生:我们要关心残疾人。
生:残疾人有困难,我们要主动帮助。……
师:我们要真诚地关心和善待残疾人,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和关爱,我们要学会爱护自己的身体,爱护自己的手。
四、用手辨物,细心感受

师:我们的小手非常灵巧,有时候它还能代替眼睛呢。下面我们来一起做几个“用手猜物”的游戏。
游戏一:请两名同学到讲台前,分别摸袋子里的长方形、圆柱形的两个瓶子和一块铁块、一块木块,并说出瓶子的形状,铁块和森林块的轻重、软硬。
游戏二:每个实验桌上都有一袋物体,小组同学互相练习摸物体说出它们的名字,比一比谁说得准确。
游戏三:学生闭上眼睛区分袜子和衣服上的正反两面,辨认盲文数字,分辨不同质地的纸张。

(让学生不用眼睛看,只用手摸来识别各种物体,使学生体验到手的灵活性与手具有灵敏的感觉的特点,认识到手还能感受冷热、光滑,轻重等特点,比光用语言讨论手的作用更能激发孩子探究欲望,感受体验的乐趣。)
五、拓展延伸
1、观察一些动物的“手”,看看和人的手有什么不同?
(通过这样的活动,能使学生随时随地注意,观察到生活的一些现象,从而提高他们的各种能力。)  

2、课外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再研究自己的脚的灵活性到底如何?

(科学课不应因下课铃声响起而结束,应把学生引向广阔的课外活动乃至整个生活世界,让学生置身于广阔的背景中学习科学,充分体现科学教学的开放性。)
反思:学生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所以确定研究主题和研究方法时,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去讨论、交流,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体验与求证是本堂课的中心环节,强调学生亲历过程,这不仅是对研究目标的达成,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实践一种学习的方法,体验自己在学习中的价值,树立学习的信心,学习内容的生活化,教学方式的人本化,探究方式的多元化,让学习活动变得鲜活起来,让科学课堂彰显了真彩。


 

关键字:北师大版第八册语文教案,北师大版第八册语文教案大全,小学语文教案大全   

我来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