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分类 板报设计 教学管理 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 小学英语教学 小学科学教学 思想品德教学 小学美音体教学
幼教无忧网小学学习网小学语文教学苏教版语文课堂实录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课堂实录江苏 张建刚《大禹治水》第二课时课堂实录及点评

江苏 张建刚《大禹治水》第二课时课堂实录及点评

12-01 00:29:20 | http://www.youjiao51.com | 306 |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课堂实录

江苏 张建刚《大禹治水》第二课时课堂实录及点评

江苏 张建刚《大禹治水》第二课时课堂实录及点评

 

执教:江苏省常熟市颜港中心小学 张建刚


评析:江苏省常熟市教育局教研室 居文进


一、复习第一段——创设情境 激起情感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十四课,读——


生(齐答):大禹治水


师:这里的水指的是什么?


生(齐答):洪水


师:洪水见过吗?


生:没有。


师:没见过不要紧,我带来了。请大家看一看。


(播放录像:洪水肆虐泛滥,冲毁田地、房屋的情景)


师:这洪水怎么样?请你说。


生:很凶猛。


师:这个词用得好!


生:洪水哗啦哗啦地直流。


师:真吓人啊。


师:这儿有几个词,你们认识吗?


(课件出示词语:淹没 冲倒 无家可归)


师: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词语。)


师:能用上这几个词说一说洪水可能会带来的灾害吗?


生:洪水会把人们的家……洪水把人们的家弄……无家去了。


师:别着急,你再说一次好吗?把你的意思表达清楚。


生:就是洪水把人们的家冲倒了,


师:害得他们——


生:无家可归。


师:她用上了一个词。谁能把这三个词都用上?


生: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害得老百姓无家可归。


师:说得多好啊。请坐。


师:这洪水真是把老百姓给害惨啦!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洪水来了,老百姓只能住到山上,住进深山洞里,像野兽一样生活着。有的把家搬到了树上,像猴子一样爬上爬下。没有食物,他们只能吃树皮,吃草根,看到这凶猛的洪水,看到老百姓过着悲惨的日子,大禹的心中会怎么想呢?


生:大禹想治理这洪水。


生:大禹想:这可恶的洪水,真该治一治!


师:对吗?说得好!


生:这讨厌的洪水害得这些老百姓都无家可归了,我要治一治。


师:治好它!让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对吧?


(课件示句: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


师:这就是大禹的决心。谁能读出大禹的决心啊?你来读一读。


(生读句子)


师:有一点儿决心。谁再来读?


(生读句子)


师:决心大啦。你再来读读。


(生读句子)


师:有决心了!小朋友们,我们一起读。


(生齐读)


【点评】教师通过录像播放和语言描述,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洪水的危害,结合第一段的复习,让学生活学活用生字词语,在师生的互动交流和朗读中想象体会大禹治水的坚定决心,激起了学生对大禹的敬佩之情。


二、精读第二段——图文结合 体验情感


师:治理洪水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大禹会怎么做呢?请同学们打开语文书,我请一个小朋友来读第二自然段。其他小朋友思考这个问题。


(指名学生读第二自然段)


师:给你提醒一下,什么水?


生:洪水。


师:哎,读准了!


师:谁还想再来读一读,要读得字字正确,句句通顺。你来好吗?


(生读文)


师:你做到了字字正确,句句通顺。刚才的问题思考了吗,谁来说?


生:大禹带领老百姓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终于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


师:说得好,还有吗?


生:大禹吃尽了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他带领老百姓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


师:也正确。他吃尽了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就是为了要察看水流和地形。咱们先来看看他先做的事情。大家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课件示句:他吃尽了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仔细地察看水流和地形。)


(生齐读句子)


师:水流我们都知道,地形明白吗?请看图。


(课件出示图片)


师(手指图片):这白色的就是水流。水流是从地势高的地方流到地势低的地方,地势的高或者低就叫地形。


师:如果我们要查看一个地方的水流和地形,那就得爬高山,过大河,非常辛苦!大禹可比我们辛苦多啦!这里有个词是说大禹过的河、爬的山很多很多,哪个词,你看出来了吗?


生:千山万水。


师:不错。大家一起来读一读。(生齐读)


师:见过吗?你们再看一看。


(课件出示图片)


师(激情描述):近处,远处,都是山,数也数不清!这其中还有无数条河!谁再来读读这个词?


(生读:千山万水)


师:好像山和水不多啊,谁能读得多一些呢,你来读?


(生读词)


师:多了,但还不够。你再来试试。


(生读词)


师:多了,比刚才多了。还能更多些吗?你来。


(生读词)


师:好像少了一些。你再来试试。


(生读词)


师:真多啊!大家一起读。(生齐读)


师:这每一座山,他都爬过;这每一条河,他都趟过。这就叫——


生(齐读):走遍


师:大禹在走遍千山万水的过程中会吃哪些苦呢?你们猜测一下。


生:会遇到野兽。


师:猛兽,多可怕呀!


生:他可能会像老百姓一样,没有东西吃以后吃树皮,吃草根。


师:是呀,没有粮食可以充饥啊。我再给大家介绍一些好吗?


师(动情讲述):传说大禹在走遍千山万水的过程中,由于走的路太多了,他两条腿上小腿的毛全部磨光了。小腿上划出了一道道的血痕,由于过的河太多了,得了严重的腿病。更厉害的是,由于长时间地浸泡在水中,他两只脚上的趾甲全部被泡掉啦,露出了鲜红鲜红的肉。但即使是这样,他还是拄着拐棍,一步一步地坚持走遍了这千山万水。你们说,大禹吃的苦多吗?


生:多!


师:文中也有一个词说大禹吃的苦特别的多,找到了吗?


生:千辛万苦


师:谁能读好?


(生读词)


师:有点儿多,不算多。你再来读,好吗?


(生读词)


师:也不多。你来试。


(生读词)


师:真多呀!一起读。(生齐读)


师:这每一种苦他都吃过,他都尝过,这就叫——


生(齐读):吃尽


师:词语读好了,句子你们一定也能读好。自己练习一下。看谁能把大禹的苦读出来。


(生自由练读)


师:读好了吗?谁愿意来?


(指名生读句子)


师:嗯,大禹吃的苦还真不少。但还不算多,谁再来试试?


(生读句,众笑。)


师:不是在吃苦啊,在唱歌,很舒服的。听老师怎么读?(师范读句子)


师:谁再来试试?


(生读句)


师:你是不是被大禹吃苦的精神给感动了,所以声音都变了!(众笑)


师:你们能读吗,大家一起来。


(生齐读)


师:这还只是治水的准备工作,更大的辛苦在后面哪!


(课件示句,生齐读:他带领老百姓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引到洪水流入了大海。)


师:这里有两个词,它们都带有同一个数字。哪一个字?


生(齐答):九条大河,九座大山


师:都有一个“九”字。老师告诉大家,这里的“九”可不是真的指九座大山,九条大河。而是指数量很多,数也数不清。谁来读一读,读出数量多。谁有这本事?


生:九条大河,九座大山。


师:不算多。


生:(读)


师:多一些了。还有比他更多的吗?(生读)


师:有些多。读词的时候,不要拖,要干脆,听老师怎么读的。(师范读)


师:多吗?


生(齐答):多


师:谁再来读?(生读,齐读)


师:挖通九条大河是怎么回事?明白吗?我给大家画一画。(板画:大河)


师(边画边讲解):这儿是一条大河,这里是还有一条大河。挖通就是指把这两条大河给连通。为什么要连通呢?当洪水来临的时候,这条河装不下这么多的洪水,于是,通过这儿流到了这条河,这条河如果还是装不下,那就流到另外一条河,最后流入了大海。挖的这部分起到的是引导的作用。


师:同学们,张老师在黑板上画一画是很轻松的事,可真的要挖起来,那可就不那么简单啦。你们知道,这两条河之间,相距多远吗?你们猜猜看。


生:最起码有几万米。(众笑)


师:没错,被你猜准了。我查了查资料,这两条河之间大约要九十多公里,相当于九万多米啊。这九万多米长的距离,要一锹一锹地去挖,辛苦吗?(辛苦)比这更辛苦的还有,如果河与河之间有一座大山,(板画:大山)那还得劈开大山。劈开大山明白吗?来,再看老师画。(师边板画,边讲解)挖河挖到这,遇到山了,过不去,那就一块石头一块石头地搬,挖,把这座山分成两半,让河水从这流到这条河。劈开,甚至远远看去好像是劈开的,其实是被挖开的。大家看图画(示课件,描述情景)这就是大禹带着老百姓在挖山的情景。他们一块石头一块石头地挖下来,还要把成千上万的石头再一车一车地运到远处去。多辛苦啊!劈开一座山已经是万分辛苦啦,他们要劈开多少座?(九座)


师:对。很多座。其中的苦是一般人能承受的吗?(不能)


师:这种苦我们就叫它——板书:千辛万苦(生齐答)


师:谁再来读读这个词?要读得和刚才不一样。(指名读)


师:和刚才没什么两样么。


师:好。你比刚才读得好了。


师:你读得更好了。小朋友们一起读。(齐读)


(出示句子)


师:这段话,你也能读出大禹的千辛万苦吗?(能)练习一下好吗?等会儿请小朋友来读,看谁能读出来?


(生自由练读句子。指名读句:他带领老百姓……流入大海。)


师:不错。读出了大禹的苦。还有谁再来读一读?(指名读)


师:读得多好啊!大禹是多么的辛苦啊!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读,读出大禹的千辛万苦。


(生齐读句子)


师:大禹察看水流和地形,引导洪水流入大海。是多么的辛苦!你们知道,这前前后后一共用了多少时间吗?你猜。


生:十三年。


师:对!十三年,四千七百多个日日夜夜!这么长的时间承受这么多这么重的苦,这种苦叫作——齐答:千辛万苦。


师:再读,要读出和前两次的不同。(生齐读词语)


师:学到这,你想说些什么呀!


生:我对大禹很佩服。


师:不错。


生:大禹吃的苦真多啊!


师:是啊,说也说不完。


生:我想对大禹说:你真辛苦!


师:是呀!


生:如果大禹还在的话,我要谢谢他,为老百姓劈开了九座大山,挖出了九条大河。


师:你充满了感激之情,想得真远啊,真会说话!大禹如果还活着,一定会非常感动。


生:我想说他不想他的孩子吗?


师:是啊。你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不错。


【点评】这一环节的教学教师注意从整体入手,扣住重点词句通过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体会大禹治水“吃尽千辛万苦”这一特点,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者分三个层次:一是借助多媒体课件和教师动情的描述等,在理解“地形”、“千山万水”、“走遍”等词的基础上想象体会大禹治水准备工作的艰辛;二是通过简笔画等手段体会“挖通”、“劈开”等词,想象体会大禹治水过程的艰辛;三是联系上下文扣住“十三”一词想象治水时间之漫长,进一步体悟艰辛。教师坚持以读为本,图文结合,引导学生在读中拓展联想和想像,理解和感悟,读有层次,读有指导,学生学习兴趣和体验不断加深。

三、精读第三段——巧读数字 强化情感


师:是呀,在大禹治水的过程中,感人的故事还有许许多多。我这儿还有一个故事,想听吗?


这是一个数字故事。我说的时候请小朋友们一边听一边想:这些数字都指的是什么意思?


(演示课件,课文插图2)


(师配乐深情诵读课文)


师:你们听明白了吗?这儿“十三”指的是什么?


生:十三年。


师:对!就是讲他在外治水十三年。说明时间很长。能用朗读把这意思读出来吗?(指名读第一句,齐读。)


师:“三”和“一”又指什么呢?


生:他路过家门三次,曾经一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


师:曾经放到前面,再说一遍,好吗?


生:他曾经三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但他一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


师:哎,你说清楚了!好!


(生齐读句子:曾经……看)


师:十三年中只有三次,这样的机会真是太少了!这么少的机会他为什么一次都不进去看一看呢?


生:因为他太忙了!


生:是因为他要治水。你治完水了,可以轻轻松松在家了!


生:大禹想快一点儿治,老百姓可以快一点过上安定的日子。


师:你真会思考,而且思考得很有深度啊!


师:大禹三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一次都不进去看一看,就是想让老百姓早一天过上好日子,早一天不再受洪水的危害!他为了治水,顾不得自己的家人,自己的亲人,这就叫——舍小家为大家!小家指的是自己的家庭、亲人,那大家呢?


生(齐答):老百姓


师:对。他这样做的后果是怎么样的呢?谁来说说“十”指的是什么?


生:就是指他的孩子从一岁已经到十多岁了。


师:怎么样呢?


生:还不知道他的父亲什么样子。


师:说的真好!大家一起来读一读这段话。


(生齐读句子)


师:十多岁了,还没见过父亲,如果是你,你的心里会怎么样呢?


生:难过。


生:伤心。


师:是啊,我知道你们的心里一定是一样的。谁能忍受十三年的骨肉分离啊!谁又能忍受十多年的思念的痛苦啊!大禹做到了。他凭着自己治水的决心,凭着自己超强的毅力,他做到了三过家门而不入,老百姓们听说了这个故事,非常的感动。于是就给这个故事取了个名字(板书:三过家门而不入)


师:这个字念“入”,表示进去的意思。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齐读)


师:对!“三过家门而不入”就是指大禹一心为民,无私奉献的故事。这段话,这些数字读好了,这段话的意思你也就明白了。大家一起练一下,看谁能把数字读好?


(生自由练读。指名读)


师:我听出来了,你明白了这些数字的意思。


(指名读)


师:不错,你也读懂了这些数字的意思。


(生齐读)


【点评】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教师紧扣文本,以讲数字故事的有趣形式,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数字背后的意思,同时置换角色,通过“十多岁了,还没见过父亲,如果是你,你的心里会怎么样呢?”这一问题,引导学生设身处地体会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精神,初步领悟他一心为民、无私奉献的高尚人格,培养了学生倾听和朗读的能力,也进一步增强了情感体验。


四、学习第四段——迁移拓展 升华情感


师:经过十三年的千辛万苦,洪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看!


(映示课件)


师:现在的水什么样?谁来看图说一说。


生:很平静。


师:风平浪静!


生:很清澈。


师:是啊,多可爱啊,多迷人啊!这样的水还会危害老百姓吗?(齐答:不会)


师(出示词卡):这样的水我们就叫它——被制服了。你来读一读。


(指名读,齐读)


师:老百姓还用得着住到山上,住到树上去吗?他们有屋可住,有田可种,这样的日子叫什么日子?


生(齐答):安定的日子


(出示词卡:安定 指名读 齐读)


师:假如你就是老百姓中的一位,你会怎么感激大禹呢?


生:我会让人们都知道大禹为我们治水。


师:你想把这个故事告诉别人,是吗?(生点头)一代又一代地传下去!这就叫什么——


(出示词卡:代代相传 生分组齐读)


师:谁还想说?


生:我想请大禹吃顿饭。


师:犒劳犒劳他,他太辛苦了!


生:如果我有十万块钱我会给大禹九万的。


师:哎呀,你真大方啊!(众笑)


生:我很感激大禹。


师:表达自己心中的感激之情啊!


师:同学们,大禹吃尽了千辛万苦,三过家门而不入,制服了洪水,让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所以,人们把他叫作——板书:伟大的英雄。(生齐读)


师:是啊,人们永远不会忘记大禹的丰功伟绩。为了纪念他,人们还为他塑了像,瞧,这就是大禹的像。(示课件)我国古代一位大学问家,他来到了大禹的像前,说了这样一番话(出示:孔子说:“如果没有大禹,我们现在可能都变成鱼虾了。” 生齐读)


师:大禹的功绩真是太大啦!人们都对他充满了感激之情。让我们拿起书,心怀感激和敬佩之情读一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生齐读)


【点评】在这一环节,词语教学进一步得到了落实,师生的情感进一步融合。教师首先让学生结合看图说一说治水以后的巨大变化,接着引导学生移情体验,表达心中对大禹的崇敬感激之情,再出示大禹塑像,引用孔子说的话,适度拓展,至此,大禹的高大形象在学生心中立体鲜活地树立了起来,情感得到升华。


五、复习词语——积累巩固 回归整体


师(出示词语):这是这篇课文我们学过的词语,你们都记住了吗?谁来读?没有拼音能读正确吗?


出示生词:治理洪水 伟大英雄


千辛万苦 千山万水


九条大河 九座大山


决心 地形 带领 安定


(指名读词。齐读。)


师:这节课就到这。有一个作业:回去以后,思考一下,为什么文中把大禹叫作禹,可到了结尾又把他叫作大禹呢?

 

 


【总评】《大禹治水》是一篇蕴含丰富人文内涵的课文。课文篇幅短小,语言高度凝练概括,对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时空距离和心理距离遥远,要读懂课文并且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上留下美好的印记难度颇大。本课中,教者注意深入钻研教材,根据低年级阅读教学和学生的身心特点,运用多媒体课件、简笔画、语言描述、故事复述等多样手段,激情引领学生入情入境体悟大禹治水的艰苦卓绝,师生跨越时空与大禹作了一次撼人心灵的精神对话。同时在学生读、说、听、思等言语实践活动中将识字、学词、学句、悟文、体情有效结合起来,体现了基础性和创造性、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具体有以下几个特色:


一、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对于《大禹治水》这一类具有深厚人文积淀,行文又很简括的课文来说,教学时如何做到深入浅出,贴近学生,让学生“读进去”、“读出来”,尤其需要教师的巧妙引导。本课中教师首先做到了善用教学语言。教师的教学语言极富感染力,无论是指正学生错误,表扬激励学生,还是指点讲解、示范朗读等,都声情并茂,教师注意以声传情,以情激情,营造出课堂和谐、诗意的情感氛围。其次注意适时适度的补充拓展。低年级语文教学以识字教学为重点,理解字词句是帮助学生进入文本,体悟感情的主要凭借。而学习言语,一定要让“词深入到儿童的精神生活里去”,“使词在儿童的头脑和心灵里成为一种积极的力量”,“成为他们意识中带有深刻内涵的东西”。①本课中,“千山万水”、“千辛万苦”、“挖通”、“劈开”等关键词语学生都极难体验感悟,教师适时适度进行补充拓展,这不是简单的讲解和告诉,是借助图画和语言,给学生以血肉丰满的形象支撑,拉近与文本的距离,同时使之和感受体悟大禹无私奉献、为民造福紧紧联系在一起,通过资源开发,有效填补了文本空白,促进了学生的精神成长。


二、注重语感能力的培养。语感是言语主体对言语对象的一种直觉感悟。它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低年级必须加强语感能力的培养。而朗读是语感能力培养的有效手段。对于朗读,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第一学段的阅读目标之一是“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本课中,教者十分注意加强朗读训练,整堂课书声琅琅,给学生充分的与文本直接对话的时空。(1)读有层次。如学习第二自然段时,教师要求学生在读得字字正确、句句通顺的基础上,随着体验的不断加深,不时以“你能把它读出来吗”、“谁能把大禹的苦读出来”等引导语启发学生通过朗读表达情感,渐次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又如指导学生体悟“千辛万苦”,要求学生“读出和前面的不同”,这样都给人很强的层次感。(2)读也有方法。如要求学生“读词的时候,不要拖,要干脆”,又如在听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时,要学生注意“一边听一边想”,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有效地增强了语感能力。

关键字: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课堂实录,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课堂实录大全,小学语文课堂实录大全   江苏 课堂 张建

江苏 张建刚《大禹治水》第二课时课堂实录及点评相关的文章

我来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