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分类 板报设计 教学管理 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 小学英语教学 小学科学教学 思想品德教学 小学美音体教学

常州市实验小学 蒋岳庆《学与问》课堂实录

12-01 00:20:31 | http://www.youjiao51.com | 220 |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堂实录

常州市实验小学 蒋岳庆《学与问》课堂实录
常州市实验小学 蒋岳庆《学与问》课堂实录
            常州市实验小学   蒋岳庆
            教学目标:了解明理类课文的写作特点;培养学生勤学好问的意识;在读、议的过程中感知、体验、明白学与问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
            
            师:同学们,你们是哪个班的学生啊?
            生:五(1)班。
            师:我们真的很有缘,老师上小学的时候也是五(1)班。那时候,我最喜欢问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人为什么一张嘴巴、两只眼睛?为什么不是一只眼睛、两张嘴巴呢?空气为什么看不见?灯光为什么会发出不同的颜色?”
            生:(兴趣很高,笑不停。)
            师:今天啊,老师也想来听听你们有哪些“稀奇古怪”的问题。
            师:板书——问
            生:人为什么不可以到火星上去生活啊?
            师:恩,有点怪。
            生:恐龙为什么会灭绝?
            生:人为什么要穿衣服?
            师:你的问题真稀奇!
            生:天上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星星?
            生:人为什么会饿?
            ……
            师:五(1)班的学生真是会问问题。孩子们,千万不要小看问。 “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
            师:“问”常常和哪个字连在一起啊?
            生:学。
            师:对!(板书——学)学和问连在一起就组成了“学问”,我们常常把“学问”说成“知识”,把有知识说成有“学问”。
            师:古往今来,在你的心目中哪些人可以真正称得上有学问的人呢?
            生:司马光。
            生:司马迁。
            生:孔子。
            生:贾岛。
            ……
            师:你们是不是有学问的人啊?
            生:齐答不是。(笑)
            师:有学问的人一定是喜欢问问题的人,你们有那么多稀奇古怪的问题,还知道许多有学问的人,蒋老师觉得你们也是有学问的人。(生显得很开心。)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里也有两个大学问家。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想想一些词语的意思。
            生:自由朗读课文。
            师:巡视,认真听一部分学生的朗读。
            师:刚才,老师听到有些同学把两个词语读错了。板书——年长年幼、勤学好问。(给“长”、“好”正音)
            师:再看看这些词语都会读了吗?读读看。(出示新词:不懈探求、瞬息万变、相辅相成、翱翔)。
            师:“懈”在这个词语中是什么意思?想想看。
            生:不断。
            师:那“不懈”的意思就是“不不断”了。
            生:笑。
            生:放松。
            师:接近了。
            生:松懈。
            师:对了。不懈就是——
            生:不懈就是不松懈、坚持的意思。
            师:“瞬”为什么是“目”字旁啊?
            生:眼睛看着千变万化的事物。
            师:千变万化,眼睛怎么来得及看啊?
            生:“瞬息万变”的意思是“一眨眼的工夫就发生了千变万化”,“瞬息”就是一眨眼,所以“瞬”是“目”字旁。
            师:你能根据词语的意思来思考,学习方法很好。
            师:“相辅相成”的意思你们会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理解的。
            师:什么会“翱翔”呢?
            生:鸟。
            生:老鹰。
            师:老鹰不是鸟吗?(学生笑)
            生:飞机。
            师:思维开阔了。还有什么会翱翔呢?
            生:愣住了。
            师:课文学结束,你们就知道了。
            师:这篇课文讲了两个有学问的人。你们了解他们吗?
            生:我了解哥白尼,我知道他创立了“日心说”。
            师:你能具体说说什么是“日心说”吗?
            生:“日心说”就是地球绕着太阳转。
            师。是啊,在日心说创立之前,人们一直都认为太阳绕着地球转,这叫“地心说”,一字之差,可是整整等待了一千多年啊。
            生:我还知道哥白尼写了本《天体运行论》。
            生:我知道哥白尼最后被教会残害死了。
            师:是的。要想成为真正有学问的人,还需要追求真理的勇气。
            生:我知道沈括写了本《梦溪笔谈》
            生:我知道沈括是物理学家。
            师:沈括不仅是物理学家,还是化学家、军事家、文学家、立法学家、天文学家、乐律学家……他还写了《长兴集》、《苏沈良方》等著作。
            生:不由自主发出感慨——真是个大学问家。
            师:老师想请你们推荐两位朗读好的同学,来读读哥白尼和沈括的故事。
            生:相互推荐。推荐出了两位学生。
            师:你们自己商量一下。
            生:我读哥白尼的故事吧。你读沈括的故事。
            生:读哥白尼的故事。
            师:哥白尼真是个好问的人。
            生:读沈括的故事。
            师:沈括是个勤学的人。
            师:蒋老师在别的班上课的时,有同学说——哥白尼的学问是学来的,沈括的学问是问来的?
            生:(有几个学生面露疑惑,插嘴表示反对。)
            师:你为什么不同意啊?你的观点是什么呢?
            生:我认为哥白尼的学问是问来的,沈括的学问是学来的。因为书上说:“他对世界充满了好奇,经常缠着爸爸妈妈问这问那:太阳为什么总是从东方升起,从西边落下?晴朗的夜空有那么多星星,为什么到了白天却无影无踪了?小鸡为什么……所以我认为哥白尼的学问是问来的。”
            生:对啊!哥白尼的学问的确是问来的。让我们来读读这段话。
            生:读——“他对世界充满了好奇,经常缠着爸爸妈妈问这问那:太阳为什么总是从东方升起,从西边落下?晴朗的夜空有那么多星星,为什么到了白天却无影无踪了?小鸡为什么……”
            师:还可以从哪里看出哥白尼的学问也是问来的?
            生:我还从“哥白尼对科学奥秘的不懈探求,正是从这些稀奇古怪的‘为什么’开始的。”看出他的学问也是问来的。
            生:老师,我觉得沈括的学问是学来的。我们可以从“妈妈的回答没能解开沈括的疑团,他仍然把这个问题放在心上。有一次,他随大人到深山的寺庙里去,发现那里的温度要比山下低得多,才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看出来沈括的学问是自己学来的。
            师:读读看,是否真如这位同学说的一样,沈括的学问是学来的。
            生:齐读——“妈妈的回答没能解开沈括的疑团,他仍然把这个问题放在心上。有一次,他随大人到深山的寺庙里去,发现那里的温度要比山下低得多,才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师:哦,老师现在“终于”明白了:要想成为哥白尼,只要问;要想成为沈括,只要学……
            生:不对,不对!
            师:怎么又不对啊?你们自己说的啊,哥白尼的学问是问来的,沈括的学问是学来的。
            生:我们是说——哥白尼的学问是问来,但不仅仅是问来的;沈括的学问是学来的,也不仅仅是学来的。
            师:那他们的学问到底怎么来的呢?
            生:他们的学问既是问来的,也是学来的。
            师:哦?理由呢?
            生:沈括是先问妈妈,妈妈没能解开他的谜团,然后他就自己学习。终于发现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原因,所以说沈括的学问是问来的,也是学来的。
            师:沈括怎么问妈妈的啊?
            生:齐读——“为什么同是桃花,开花的时间相差这么远呢?”
            师:妈妈的回答没有解开沈括的疑团,他又怎么学的啊?
            生:齐读——“妈妈的回答没能解开沈括的疑团,他仍然把这个问题放在心上。有一次,他随大人到深山的寺庙里去,发现那里的温度要比山下低得多,才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师:说得有理有据。
            生:哥白尼的学问也是这样:既是问来的,也是学来的。他经常缠着爸爸妈妈问这问那,说明是问来的。我还从“不懈追求”这个词看出他的学问也是学来的,不懈追求就是学习。
            生:书上不是说了吗?“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
            师:我被你们说服了,正如你们所说: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
            师:(出示——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读读看。
            生:齐读。
            师:你从这句话里读出问题来了吗?
            生:(鸦雀无声。)
            师:再读,边读变思考。
            生:齐读,有个别学生举手。
            师:学习就是要发现问题,再认真地读读这句话。
            生:读,静静思考,举手的同学越来越多。
            生:刚才说学问是问来的,也是学来的,怎么这里说,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
            师:会问问题了,书上说:有知识就是有学问,那么学问就可以说成——
            生:知识。
            生:……
            生:我觉得这句话中“问”与“学”的次序颠倒了,应是“知识是问来的,也是学来的。”因为问比学重要。
            师:老师觉得你真会发现问题。是啊,“问”非常重要,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应该放在学的前面,你们同意吗?
            生:我不同意。如果不学习,哪里会有问题呢?我觉得学重要,“学”应该放在前面。
            生:老师,我不同意把“学”放在前面,因为书上说了——哥白尼对科学奥秘的不懈探求,正是从这些稀奇古怪的“为什么”开始的。这句话就是说,“学”的基础是“问”啊?应该“问”放在前面。
            生:根据书上的理由和自己的理解,争论不休。
            生:老师,我觉得他们讲得都不对。“学”与“问”应该一样重要,不分先后的。
            师:理由呢?
            生:“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这句话中的“是……也是……”是并列关系,既然是并列关系,就说明学与问一样重要。
            师:你能从句子的关系去思考,真会学习。还有谁同意他的意见啊?
            生:我也觉得一样重要。如果不“学”,就不会有问题;如果没有问题,也不能好好“学”。
            生:我也同意他们的意见,我还能举例说明,“学”与“问”就好像小鸟的两只翅膀,少了一只都不可以飞。
            师:老师真的佩服你,佩服你会学习。有时候深奥的道理就可以通过举简单的例子来说明清楚。
            师:课文学到现在,“学”与“问”到底是什么关系呢?板书——与
            生:我觉得学与问是并列关系。
            师:能具体点讲吗?
            生:“学”与“问”是连在一起的,不可以分割。
            生:“学”与“问”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生:“学”与“问”是一对孪生兄弟,缺一不可。
            生:……
            师:你们想说的是不是这些话啊?读读看,出示——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
            师:你们怎么就不能像书上这样说得清清楚楚呢?要不要再读一遍啊?
            生:(很乐意)再读了一遍。
            师:谁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学”与“问”之间的关系?
            生:相辅相成。
            师:对了。你能结合课文说说相辅相成的意思吗?
            生: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
            生:还有——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
            师:哦,我现在明白了:学与问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板书——相辅相成
            师:同学们,刚开始上课时,你们提了许多“稀奇古怪”的问题,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这个世界日新月异,瞬息万变,你们以后在学习、生活中每天都会遇到更多的问题。哥白尼和沈括是古人,他们就那样勤学好问,作为新一代的小学生我们改怎么做呢?
            生:读——我们更应当像哥白尼那样,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学会从平常事物中发现问题。有了问题,可随时随地请教别人。
            师:向谁请教呢?
            生:继续读——你可以请教父母和老师,也可以请教同学和朋友。只要他确实能给你启发,给你帮助,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都应该向他请教。古人说的“能者为师”就是这个道理。
            师:想想看,“请教”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问。
            师:那我来问你,神七有多少零件啊?
            生:(笑)不知道。
            师:哦,那就算了。我这样是请教吗?
            生:(笑)不算。应该虚心点。
            师:请问神七有多少零件?您能告诉我吗?
            生:(笑)不知道。
            师:不知道就算了。我这样是真正的请教吗?
            生:不算。请教应该打破沙锅问到底,真正把问题弄懂。
            生:请教就是虚心地向别人讨教,最好学会为止。
            师:“能者为师”的意思懂吗?
            生:只要他确实能给你启发,给你帮助,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这就是“能者为师”的意思。
            师:对了,这是书上的解释。我们读读看。
            生:齐读。
            师:农民可以成为你的老师吗?
            生:可以啊。
            师:农民哪些方面可以成为你们的老师啊?
            生:农业知识方面。
            师:比你小的学生可以成为你们的老师吗?
            生:可以。
            师:为什么呢?
            生:只要他们有可以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都可以成为我们的老师。
            师:是啊。只要——
            生:再读——他确实能给你启发,给你帮助,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
            师:老师有个问题:书上都是说别人成为我们的老师,我们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吗?
            生:也可以的,只要我们可以给别人启发,给别人帮助。
            师:现在我们再来说说“能者为师”的意思好吗?
            生:不管是谁,只要可以给人以启发,给人以帮助就可以做老师。
            生:只要有一技之长的人,就可以做老师。
            师:你们真是勤学好问的孩子。是啊! 我们小学生从小养成了勤学好问的习惯,就好比——
            生:继续读——插上了两只强健有力的翅膀。到那时,知识的天空将任你翱翔,宇宙的奥妙将任你探求,你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师:现在来说说还有什么可以“翱翔”啊?
            生:我们可以“翱翔”,在知识的海洋里翱翔。
            师:是的。我们的思想也可以“翱翔”,可以翱翔于遥远的古代,也可以翱翔到未知的将来。
            师:同学们,你们发现今天学的课文与平时的学的课文有区别吗?
            生:平时的课文都是写事情,写人的多。这篇课文是说道理的。
            生:平时还有写景的文,这篇是议论文。
            生:……
            师:是的,这是一篇议论文,小学阶段叫明理文,你们知道明理文的特点吗?看好屏幕,只要仔细看,认真想就可以发现。
            师:演示:“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这句话上移。“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下移。中间是“……”。
            生:我知道了:明理课文开头都是说明一个道理,结尾总结,中间举例。
            生:明理文开头一般是说出作者的观点,结尾总结,中间举例说明这个观点。
            师:是的,明理文的中间除了举例说明,还可以用引用名言等方法来证明观点,这就是明理文的特点。
            师:同学们,你们能够向书上一样举例来说明“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吗?”注意:说的时候要讲清楚怎么学?怎么问?最后用上“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这个观点。要准备一下吗?
            生:要!(学生自由交谈)
            师:谁来说?
            生:孔子学问渊博,可是仍然虚心向别人求教。有一次,他到太庙去祭祖。他一进太庙,就觉得新奇,向别人问这问那。有人笑道:“孔子学问出众,为什么还要问?”孔子听了说:“每事必问,有什么不好?”孔子不仅仅好问,还认真学习,他读了很多书,把串联竹简的绳子都“读”断了。最后终于成了大学问家。所以说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
            师:还有谁能像这位同学这样有理有据地说说?
            生:包拯包青天,小时候就喜欢勤学好问,特别喜欢推理断案,他的父亲与知县是好朋友,包拯从小耳濡目染,学会了不少的断案知识,尤其在焚庙杀僧的案子中,包拯根据现场的蛛丝马迹,查出犯罪嫌疑人后,又假扮阎王,帮助知县抓住凶手,为民除害。他还努力学习律法刑理知识,最后成了一名查案水平非常高的清官,所以说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
            师:老师觉得你的例子中“怎么问”说得不太清楚,对吗?
            生:李时珍在写《本草纲目》的几十年里,读过八百多种典籍。在研究古书时,发现许多医学家的说法不一致,并且还有相互矛盾的,便多方深入实际,亲自“采药”,同时向许多有实践经验的医生、药工、樵夫、渔夫等人请教,终于写成了《本草纲目》。所以说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
            生: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在路边搭建茅草凉亭,记录过路行人所讲的故事。每次有行人路过,他就拉住他们问故事。经过几十年如一日地辛勤搜集,加上自己废寝忘食的创作,终于完成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划时代的辉煌巨著《聊斋志异》。所以说: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
            师:真好!说得既清楚又优美。
            师:同学们,刚开始上课时,提了那么多“稀奇古怪”的问题,你们准备怎么解决啊?
            师:在“学与问”、“相辅相成”上打了个大大的问号,然后静静地看着学生。
            生:学生的小手越举越多。
            生:我准备自己去学习,遇到不懂的就去请教别人。
            生:我以后在学习中也要勤学好问,解决这些问题。
            ……
            师:今天勤学好问,明天睡懒觉吗?
            生:不是的,还要坚持勤学好问。
            师:是的,只要坚持勤学好问就一定能成为有学问的人。下课。

            

关键字: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堂实录,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堂实录大全,小学语文课堂实录大全   实验小学 常州市 课堂

我来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