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分类 板报设计 教学管理 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 小学英语教学 小学科学教学 思想品德教学 小学美音体教学
幼教无忧网小学学习网小学语文教学小学语文教学随笔小学语文论文_浅谈小学古诗词教学

小学语文论文_浅谈小学古诗词教学

12-01 00:13:59 | http://www.youjiao51.com | 699 | 小学语文教学随笔

小学语文论文_浅谈小学古诗词教学

  
  浅谈小学古诗词教学
  碧桂花城学校:左永郁
  摘要: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就是一部诗歌的发展史。我们的国度就是一个诗歌的国度,祖先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璀璨的诗篇。小学语文课本收录了一百多篇优秀诗文,另外新大纲还附录了80篇推荐篇目,这些古诗词篇幅短小饱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想象,语言高度凝练,意境悠远。古诗文对于学生情感的熏陶、人格的塑造、文化的形成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古诗词的教学也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在目前的古诗词教学中,却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本文尝试从加强教师自身素质,改进教学方法几个方面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
  关键词:教师的古诗文素质教学方法的改进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应引导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取民族文化智慧”。中华民族是一个诗歌的国度,祖先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璀璨的诗篇。它们内涵丰富,意蕴深长,时间、空间跨度极大,因此古诗词就是引领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的这样一个绝佳的载体。
  小学语文课本收录了一百来首优秀古诗词,另外还附录了80篇推荐篇目,这些古诗词大多脍炙人口,又包含了历朝历代的著名诗人,同时语言浅显,适合少年儿童。有描写孩童日常生活的篇目《小儿垂钓》、《村居》;有赞美大自然的《咏柳》、《望庐山瀑布》;有描写亲人朋友之间情谊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赠汪伦》;有同情劳动者的《蜂》、《悯农》;有抒发民族情感、要求祖国统一的《示儿》、《出塞》。这些古诗词篇幅短小饱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想象,语言高度凝练,意境悠远。古诗文对于学生情感的熏陶、人格的塑造、文化的形成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古诗词的教学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目前古诗词教学中各种问题出现的原因分析
  在目前的古诗词教学中,却因为各方面的原因导致了学生对古诗的厌学、轻学情绪,或者学而不透。
  (一)把古诗教学等同于诗意解释。在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总是将教学重心放在现代文的阅读上,而认为古诗教学非常简单,带着学生读一读,背一背,默一默,再把简单的解释抄一抄就可以了。其实学习古诗,仅仅追求表面上的理解,就不能让学生真正领悟诗歌的魅力,反而会因为枯燥简单而产生厌学、轻学的念头。如:《池上》: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这首小诗虽只有简简单单二十个字,但却妙趣横生,童真毕现。如果我们的教师仅仅带着学生读上几遍,抄抄背背,再写上诗意:一个小孩撑着一只小船,去偷了人家的白莲花回来。小船把水面上的浮萍荡开了,留下了一条印痕,暴露了自己的踪迹。学生是可以轻易地了解诗意,可是这样粗浅的理解有怎么能够生动地将这首古诗清新活泼的韵味表达出来呢?学生读之无味,学之无味。如果我们的教师多一些心思,多一些策略,让学生化身为村童,想象着孩子是如何悄悄穿过层层的碧叶,是如何眼波流转偷摘那朵娇嫩得叫他实在忍不住的白莲花,又是如何心有千千结的希望能够“藏踪迹”,感受那份天真、童稚。那用愁学生不愿意学呢?
  (二)过分重视考试,重视训练,而忽略诗境的欣赏。在现行的考试制度下,我们的教师容易产生这样的错觉。古诗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考试的高分数,可现在的考试只重视书面考试,不重口头诵读。因此为了保证不丢分,课堂上大量的读、写、默、练,代替了情感的体验。久而久之学生也就厌倦了此种教学方式,对古诗也“敬而远之”。
  (三)教师本身古诗文素养的缺乏。现在的小学语文教师在成长过程中受到的古诗文教育较少,我印象当中当年我在读小学时,整个小学时期所学的古诗也不过寥寥数首,参加工作后又苦于应付工作、生活的压力,使得教师本身素质的提高有限,拿到古诗后能够入情入境品味赏析的教师太少。教师本身能力的缺失也使得古诗词教学课堂了无神采。如教师拿到一首古诗后不能够很好的进行解读,甚至自身不能够十分好的把握它的意蕴,教师尚且如此,学生就更加可想而知。
  (四)教学方法枯燥。古诗词篇幅精短,我们的教师拿到以后往往觉得不知该如何下手。不少教师往往滥用问答法,一问一答严重破坏古诗的整体性。如《送元二使安西》一诗,教师一再追问:“王维在送谁啊?”“地点在那儿啊?”“他们的感情怎么样啊?”学生一一回答,可这样的学习缺乏想象,缺乏与生活的联系,空洞苍白。
  (五)古诗词对应环境的变化。古诗词出现在千百年前,有着特定的社会环境,而今天,我们的社会、生活、文化已缺少这种土壤,这也造成了学生理解的缺失。如于谦的《石灰吟》乍看上去是一首咏物诗,可是如果我们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作者的个人生活经历来看,就不难理解作者是在借石灰表达自己的志向。但这些都离学生的生活很遥远,学生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
  (六)古诗词本身理解的难度较高。古诗词本身具备有意境深远、含蓄蕴藉、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妙处,这也造成教者与学者在感悟过程中的难度。古诗词韵味的传递有时很难用语言来表述,必须靠“悟”,而我们的教师和学生已经习惯了量化的东西,总觉得这种“韵”很难把握,这也造成了今天古诗词教学过程中大家心有所惧。其实归纳起来也就是教者与学者因为能力问题对古诗词的理解不能到位,教者方法过于简单,对“教什么”与“怎样教”缺乏明晰的认识。
  二、在古诗词教学当中应当努力的方向
  那么古诗词教学应当如何进行才能使它焕发时代的活力,符合学生的审美情趣,又能彰显古诗词的独特魅力呢?其实我们细读课标就能发现课标已经对古诗词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小学阶段共分为三个层面。一二年级:诵读……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三四年级: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背诵优秀诗文50篇。五六年级:诵读优秀古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在这样的教育大背景下,本人觉得我们应当改变观念、改变方法,还原古诗原有的韵味。本人在教学当中做了如下的努力:
  (一)提高教者自身的古诗文素质
  1、要想能够准确的解读古诗词,教者必须不断提高自身在古诗文方面的文化素养,只有这样才能引领学生还原、领悟古诗词的原有诗意。自参加工作之后,我不断为自己充电,特别是在教学当中感受到自己在古诗文这方面素养的欠缺之后,阅读了不少相关类的书籍,如《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古代汉语》、《唐诗鉴赏辞典》等等,并加强积累,背诵了不少名篇佳作,自己在背诵、欣赏的过程中能力得到了提高,在教学中对古诗词的把握也就显得得心应手,有了教师的正确理解,才能有对学生的正确引导。
  2、教者应抱着对学生、对文本高度负责任的态度去解读古诗词。古诗产生的年代久远,教师要想准确把握作品的情感,必须广采博览。教学前,应当认真查找各种资料,多多吟诵,以期能最准确的把握诗歌的主旨,而不至于出现“误解”。
  3、教师应该多多采用诗化的语言诠释诗歌。诗词本身就是美的浓缩品,如果我们的教师语言淡薄、生硬,又怎能引领学生去感受诗歌的美?以《江南》为例:“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这是一首充满了劳动情趣的民歌。如果我们的教师仅仅以“江南这个地方到了可以采莲的时候,莲叶就非常的茂盛。鱼儿在荷叶间游来游去,一会儿在东边,一会儿在西边,一会儿在南边,一会儿在北边。”这样粗陋的解释与学生交流的话,恐怕我们的学生是没法感受到盛夏千里荷塘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的。但反过来如果我们的教师如果能够使用契合诗歌的语言可能效果就会完全不一样,我曾经这样尝试:“同学们,你们到过美丽的江南吗?那是水的世界、花的天地、更是小鱼小虾的天堂。炎炎夏日,家门前那一大片望不到边际的荷塘郁郁葱葱,绿油油的荷叶就像是一顶顶碧绿的大伞,挨挨挤挤地从水面冒出来,一直向远方延伸。粉红的、雪白的荷花也不甘寂寞地从荷叶中探出个头,得意地望着这美丽的世界。大莲蓬也出来凑热闹了,悄悄地躲在荷叶中。这可是个采莲蓬的好时候,摘下一个,剥下一粒,塞到嘴里,呀!甜丝丝的、翠生生的,美死了!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划着小船、坐上澡盆去采莲蓬啊!”下面的学生这时候已经一脸的陶醉,有些小朋友已经开始悄悄地舔舌头了!“我们坐上小船在碧绿的荷叶、粉红的荷花中穿行,左手一个莲蓬,右手一个莲蓬。有的小朋友还开始了打水仗,这个时候调皮的小鱼也忍不住出来跟我们一起游戏了,你瞧:一条条小鱼一会儿溜到了荷叶的东面,一会儿又躲到了西边的荷叶底下,还有的小鱼小尾巴一甩哧溜一下就到了荷叶的南边,荷叶的北边呢也悄悄的藏着好几条小鱼,它们正在比赛着吐泡泡呢!”这样诗意富于儿童情趣的语言就能较好的调动学生的想象,帮助学生深入体会诗歌的意境。
  (二)采用多种方法,引领学生感悟诗歌意境.
  1、整体感知,体会意境
  因为意境是古诗词教学当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意境指的是古诗词通过具体的形象创造所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它是一种整体的艺术氛围,因而对于古诗词意境的把握也应该是从整体入手,而不能是支离破碎的肢解。如,学习王维的诗歌,就要求我们能够透过具体的景物描写,把握诗中传达出的那种恬静、闲适、清幽的氛围。而不能把该诗简单的拆解为一系列景物的罗列。又如《登高》一诗里面通过秋风、苍天、清猿、洲渚、白沙、飞鸟这六个意象的铺陈,给读者呈现出了一副萧瑟的秋景。如果读者不能够将这几种意象同时在脑海中呈现,就无法准确、全面的把握诗歌所要传达的悲怆场景,无法理解作者作为一个孤独者的形象,而理解诗歌产生的这种刻骨铭心的艺术效果.
  2、重视诵读体验意境
  《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我所说的诵读不是简单的熟读。我们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要求学生一遍又一遍地大声朗读诗歌,直至熟读成诵,可是却很少去对这种朗读进行有效的指导。因此我们经常可以听到学生拖着长音有气无力的“唱读”,这种朗读没有实效性。《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会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这就是给我们老师指出了朗读教学的方向,也就是在指导中我们应充分重视诗歌的韵律与节奏。中国古典诗歌节奏是由“顿”来体现的:如四言诗每句两顿,(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五言三顿(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七言四顿(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而押韵则是指相关诗句末尾的一个音节韵母相同或相似,再加上声调的平仄搭配,就形成了古诗词的音调和谐之美。明白了这些再指导学生能够将诗词的内在情绪读出来,诗歌的诵读就会变得有滋有味,有表现力,有感染力。充分诵读之后就是吟唱,在高声朗诵之后,古人又通过吟唱的方式,进一步品味诗歌。唱,最能打动孩子的心。教师可以有选择地进行配乐吟唱。如《送元二使安西》我们就可以给它配上《阳关三叠》的曲子,让学生在吟中、在唱中、在音乐中感受诗与歌的美。《忆江南》我们就可以配上《高山流水》,悠扬的旋律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穿透力,再加上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吟唱,自然能让学生体会到词中绝妙的意境。音乐是最美的语言,恰当的使用音乐能使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感受到诗词不同一般的魅力。
  3、想象驰骋,品味意境
  古诗词语言含蓄、凝练,有时一字之妙,却能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余地。所以我们要欣赏诗歌所创造的意境,就一定要充分发挥想象。如学习《清平乐.村居》,教师带领学生诵读后,带领学生想象:闭上眼睛后,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学生的回答非常有情趣:
  生:我看到太湖边上有几户人家,夕阳西下时,打渔的船回家了,渔村炊烟袅袅。
  生:我看到了几间小茅屋,还有一块田地,一条蜿蜒曲折的小路。
  生:我看到了小溪边长满了郁郁葱葱的青草,问到了泥土的芳香,旁边还有一个小孩在剥莲蓬。
  生:我看到一个矮矮的房子里有一对老夫妻,在亲热地聊着天。
  很自然地学生就融入到了诗词的意境之中,勾起了他们对词中生活的无限向往,也加深了对诗词的理解和记忆。
  4、巧用多媒体感悟意境
  古诗词的语言学生有时难于理解,所以,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到作品的艺术境界中去。如《忆江南》这首词,可以借助多媒体再现江南艳丽的春景,伴以悠扬的音乐和感人的朗诵,不用老师讲解,学生就很自然地走入了美丽的是个境界中。
  5、简介背景把握意境
  古诗词的创作有他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只有充分了解作者写作的历史背景,才能准确地把握诗歌的意境。如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列会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内容看上去似乎浅显易懂,学生如果不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的话,就很容易把这理解为一首单纯的状物诗,认为这是赞美石灰。如果课前老师能和学生多了解一些关于于谦的资料,知道于谦为官清廉、正直,有着高尚的情操。而这首诗是他十七岁是在家乡一座石灰窑观看烧石灰所作,表达了他一生的追求,那么学生对于诗歌的理解肯定能进入另一个层次,诗歌的意境也才能得到真正的体现。
  6活动创新领略意境
  其实诗歌教学形式也并非一成不变的,教师应当在实践当中不断的思考、创新,通过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做向导,学生自然学习起来格外带劲。我在教学当中尝试过如下做法:
  ①画诗小学阶段的孩子对画画特别有兴趣。我们在教学之后让学生把自己所想用具体的图画表现出来,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古诗的意境。同时教师也可通过这种形式了解学生是否准确把握古诗意境。如《登鹳雀楼》,让学生通过群山、大河、落日、高楼、色彩的对比在画面的铺陈,感受画面的壮阔雄浑,心旷神怡,这也比简单的读写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
  ②演诗
  古诗词语言凝练,其中故事情节强、人物形象丰富的古诗特别适合表演。如《悯农》,教师完全可以让学生通过扮演农民耕种的情形,促进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也容易加深了内心体验。又如在《回乡偶书》中,在学生想象画面之后,老师请一个学生做诗人贺知章,又请几个同学做村上的孩子表演当时的情形,这样就促使孩子带着角色转换的真切感受理解课文,对课文中的角色必然产生亲切感,很自然地加深了内心体验。另一方面,由于表演的形式,不仅使课文所描述的形象直接作用于同学的感官,而且罩上了情感的色彩。
  ③写诗
  古诗词语言高度凝练,而且是一种十分优美的语言,教师也可尝试让学生将古诗改写成意境优美的现代文。如《赠汪伦》,有个学生就是这样改写的:春暖花开的长江两岸,彩蝶翩翩起舞,百花散发着芬芳,滚滚的波浪向东流去,一叶扁舟在长江渡口将要远行。突然岸上传来了嘹亮的歌声,诗人走出船一看,原来是汪伦一路踏歌而来。他们四目相对,无限深情。船即将远行,船头的诗人怎么也不肯进舱,一次次抱拳施礼,岸边的送行人更是依依不舍,举起手臂不知挥动了多长时间。这样美妙的想象融入了学生对美的理解。
  ④用诗
  教学之后,教师可积极引导学生细细品味诗文中的绝妙佳句。创设恰当的语境,合理地运用诗句,化消极积累为积极积累。
  如:“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是啊,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我们的日子呢,却是一去不复返。不住祝今天,永远期盼着明天,幸运会向你招手吗?
  春雨时,我们吟: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冬雪时,我们吟: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另外平常的生活当中教师也可组织合适当的诗词主题活动,带领学生更广泛的接触诗歌、积累诗歌。
  总而言之,诗歌在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思维品质、文化品味上都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当多管齐下,真正提高诗歌教学的效率,提升学生的古诗文素养,才是真正实现诗歌的素质教育。
  

关键字:小学语文教学随笔,教师随笔,小学教师教学随笔,一年级语文教学随笔   

我来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