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分类 板报设计 教学管理 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 小学英语教学 小学科学教学 思想品德教学 小学美音体教学

顺溜《他得的红圈圈最多》教后记

12-01 00:29:40 | http://www.youjiao51.com | 350 |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顺溜《他得的红圈圈最多》教后记

顺溜《他得的红圈圈最多》教后记

 

自从改教语文以来,第一次在备课中把过渡性的语言都提前设计好。整堂课上下来,和预先想的几乎一样,没有波折,没有意外。我不知这是在进步还是在退步。

在我从前的意识里,课堂是个不断变化的地方,只要把文本解读清楚,目标制订得恰巧,不需要作太为详细的课堂流程预设,只要有大致提纲即可。这种想法在过去的日子里既帮了我,也害了我。于我有帮助之处在于,它强迫我在课堂上不断提高及时捕捉有效信息并随时调整、应变的能力;害人之处在于,由于对细节考虑的不足,尤其是学生情况分析得不够细致,以至于每堂课上总会出现一些本可以避免的措手不及。

因为是第一次教一年级,上学期整整一学期晕头转向之后,越来越清楚地看到在低段阅读教学中存在两个主要问题。一是克隆高段阅读课模式甚至训练方法,无端地拔高要求,以至于孩子从一年级就开始找关键词,找到六年级还是找不完。二是兴趣低俗化。经常在低段课堂上看到教师像演员一样设计出许多自认为有趣的台词,“小朋友们,今天让老师要带你们一起去游览美丽的大草原,来,先闭上眼睛,呜——火车开,飞机飞,啊,睁开眼睛吧,草原到了。”草原到了吗?当老师这样做时,可能不知道小孩子对谎言出奇的敏感,只是因为他们所处的弱势而无法质问教师罢了。除此之外,就是别的声光媒体带来的某些视听觉刺激。表面上看,孩子们被吸引了,实际上只要再追问一句吸引孩子的是文字或课堂本身还是那些花花绿绿的东西,答案就有了。帕尔默一再强调,理想的课堂就是一个共同体,是一个被伟大事物吸引的共同体。语文课上的伟大事物是谁?只能是语言文字本身。并且苏堆姆林斯基也多次说到,课堂上真正能吸引学生的是智力挑战(大致意思是这,原话记不清了)。

《他得的红圈圈最多》一文讲的是邓小平小时练字的故事。全文共两节,第一节用概括的话语表明邓小平小时候字写得很好;第二节则主要写他为什么能把字写好。其中第二节是课文的重点,也是课堂关照的重点。再细致分析一下,表明邓小平写字好原因的那句话“每次写字,邓小平爷爷都能按先生的要求去做,所以,他得的红圈圈最多”既是理解课文内容的关键还是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的关键。所以,在备课时特别希望在指导感情朗读感悟的基础上,做好这一处语言点的训练。

课上共对两处语言点设计四种形式的训练。

第一处,理解“一手”的意思。按说,这个词的意思我完全可以直接告诉孩子们,但联系上下文理解文字的能力在这种告诉中不可能得到提高。于是,我对课文中的句子进行了类推,由“邓小平能写一手好字”一句话推出“姐姐能画一手好画”和“哥哥能写一手好文章”三句话,放在一起后,“一手”的含义便隐约呈现出来。课上,牧遥说一手就是好的意思,贺鹏说就是做什么事情一次就能做成功。孩子们这样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的意思既是我无法企及的,也是我不能给予的。

第二处是对“每次------都”句子的品味。这个句子解释了邓小平写字好的原因,是理解整篇课文的关键。同时,文中还出现了“经常”一词,区别两者之间的差异对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没有特别清晰的要求,但我总觉得语感就应该是在这样的细微比较中提高的。

对这个句子的训练,分三个层次进行。

第一,      用根据课文内容补充句子的形式引起孩子们对句子的关注,对关键词的关注。

第二,      区别出“每次------都”“经常”“有时”三者程度的不同。

第三,      在肯定“每次------都”这一做法的基础上,进行使用训练。既巩固了理解,拓展了应用,同时完成本堂课情感方面的目标。

得利这样填:

每次写字,我都能(一笔一画地去写)。

每次读书,我都能(认真地去读)。

每次作业,我都能(细心去做)。

斌婕这样填:

每次写字,我都能(仔细地去写)。

每次读书,我都能(安静地去读)。

每次作业,我都能(细致地完成)。

小顾这样填:

每次写字,我都能(按老师要求去写)。

每次读书,我都能(一句一句地读正确)。

第次作业,我都能(细心去做)。

因为时间关系,只找了这三个小朋友起来说。

当他们填完这些,我本想直接在句子后面打出“这样,我就会像邓小平一样棒!”哪知,我才说了“这样”两个字,雪峰就接了过去“我们就会像邓小平一样。”

什么都不用再多说,把填好的空连同雪峰的那句话一起读一遍,我所有的期待就都在里面了。

有一点是需要注意的,因为有老师听课,我还是或多或少地让课堂掺进了表演的成分。比如在语言点的训练上,像锦涛、一凡几个孩子是很难在今天的课堂速度中跟上的,而我明知道这些,却不能兼顾他们,当然也不可能给他们足够的时间支思考和单个的辅导。
 


《10、他得的红圈圈最多》教后反思

本文用简洁、质朴的语言讲述了邓小平爷爷小时候认真练字的故事。故事内容较为浅显,课伊始,我出示课题后,就先让学生读题质疑:“他”指谁?为什么他得的红圈圈最多?接着,有目的的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课文,学生便边读边思,边读边圈,通过学生反复朗读并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对语言的分析,学生就初步知道了邓小平爷爷小时候练习写字就态度认真,他严格按照先生的要求,努力把字写好的美好品质。因此,只利用一课时的时间就让学生将课文读准确读流利了,并且了解了课文的大概内容,课也上得比较轻松。所以,我认为,以孩子们的认知经验,老师抛出问题,学生通过自读,应该能够理解潜藏于文字中的情感,所以在整篇课文的教学中,我都是以读为主线,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文字中的情感。从课堂教学的情况来看,学生在读熟、读通课文后,我随即提出“先生的要求是么?学生们便很容易的回答出来,有的学生还能联系自己的学习经验来回答。接着,我引领孩子深入课文,抓住重点词语,感受邓小平爷爷从小就能写一手好字,学生有了对文本的感悟,他们很快就能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对文字的理解,而这样的讲读,在理解文字的能力上也就大进了一步。

教学生字时,我尽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结合本课的学习内容,学以致用,因势利导,层层深入,学着邓小平爷爷小时候练字的方法,用到今天的学习生字上,不失为一个好办法,这样,学生也更能接受。只见孩子们先用笔对着字帖描,等练熟了,再照着字帖写,接着我也示范了一回,使学生更能掌握了写好字的过程,通过让学生亲自实践,学生很快掌握了方法。在这一过程中,我相机进行随机点拨,鼓励评价,学生便心领神会了,这样的一种教学方法,代替了教师的分析和“示范”,效果确实不错。

 

关键字: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大全,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案大全   顺溜

顺溜《他得的红圈圈最多》教后记相关的文章

我来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