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分类 板报设计 教学管理 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 小学英语教学 小学科学教学 思想品德教学 小学美音体教学

《咏华山》教学反思(汇报课)

12-01 00:29:20 | http://www.youjiao51.com | 201 |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咏华山》教学反思(汇报课)

《咏华山》教学反思(汇报课)

   《咏华山》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阅读课文,是苏教版小语教材采用的一种古诗教学的新课程——“文包诗”。它有一个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把古诗《华山》巧妙地包含在叙述寇准与先生登山的现代白话文中。“诗”是“文”的话题开头和故事中心,“文”是“诗”的背景材料和形象说明。重点突出,主次分明,这也是本文的一个最显著的写作特色。文章妙在作者先点孩子随同先生登山,末点孩子姓名和年龄,重点放在登山吟诗上,以此表现少年寇准的才华出众。针对新课程标准对一年级的阅读要求,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理解课文,从课文中体会华山的高大、壮美。3、了解诗文的联系,掌握学习的方法。4、学习本课生字,理解本课新词。对课文第二自然段诗文的体会通过重点句子的朗读,要求学生理解华山是十分高大的。这部分内容是教学的重点,为此,在教学这几句话时,应充分发挥多谋体计算机的辅助教学功能,直观、形象,动态地展现画面,让学生亲自动手,画一画,摆一摆,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借助具体的画面,更深层地理解语言文字。让静态的文字动态化,让抽象的知识具体化。通过课件的摆放,有意突出“那么近、都在自己的脚下,山腰间”这些词语,让学生说说对这些词的理解。在理解重点词语的同时,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句子。这一环节注重了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获取知识,并通过动手操作解决了本课的重点。让学生经历“理性认识——动手操作——感性认识”的认识过程,自己领悟出华山的高大,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
  本文的难点在于让学生读懂诗句。教完重点句后,要引导学生回到古诗上。其实,前文的句子已为学习古诗打好基础。教师应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自己寻找文与诗的联系。我设计了一个问题:“你读懂了哪句诗?”在读懂诗句的基础上再反复诵读,这样做既可以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又可以受到中国古文化的熏陶,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从而激发起学生更高的求知欲望。   

    在教学中,根据不同的学习要求,贯穿有自由读、小组读、师生对读、指读、古诗与句子分角色读,表演朗读,齐读等。这些形式能使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进行学习,参与面广。这样既使每一个学生得到了练习的机会,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为学生朗读、感悟课文培养、积蓄了情感,又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真正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表演读能激起学生在表演中学习的浓厚兴趣。我想让学生来当一当小寇准,让他们在轻松的背景音乐中表演朗读,这样即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能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感受阅读的乐趣。并且在反复诵读中,完成了背诵课文的教学目标。
  
《咏华山》是一种新的课型——“文包诗”,课文叙述了寇准跟先生登华山时咏诗赞华山的事,描绘了华山的雄伟壮丽,也赞扬了寇准的聪明才华。“文包诗”分“文”和“诗”两部分,编者旨在让学生借文悟诗,诗文联系,让学生在轻松自主的环境下学习古诗,理解诗意。课文以讲故事的形式,在文中巧妙自然地引出了古诗,并提供了与诗紧密相关的背景知识、创作本诗时的具体情境和作者情况。课文还配有情境图,再现了华山的壮丽景色。重点突出,主次分明,这也是本文的一个最显著的写作特色。文章妙在作者先点孩子随同先生登山,末点孩子姓名和年龄,重点放在登山吟诗上,以此表现少年寇准的才华出众。针对新课程标准对一年级的阅读要求,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理解课文,从课文中体会华山的高大、壮美。3、了解诗与文的联系。4、学习本课生字,理解本课新词。对课文第二自然段诗文的体会领悟是本课的重点、难点。

第二段文字中的“除了……”即诗意,所以我觉得没有必要将诗刻意分析,让学生借助图理解诗意,再提醒他们其实这首诗的意思就藏在我们刚才所学的那段话中,让他们读一读,找一找,使他们在读中感悟,再一起说说诗句的意思。但是,上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并没有像我想的那样读好前面的内容继而联系后面的诗句,做到文与诗联系。学生并不能像我想的那样自然联系,没办法只能我来引导,还好由于有形象生动的课件为我营造了良好的氛围,重现了课文中的情景。再加上的用语言引导,学生总算明白了诗句的意思原来就是前面课文中描写的“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自己的脚下。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理解诗句的意思是本文的重点之一,理解了诗句意思,明白了文与诗的联系后,我引导学生充分吟诵古诗,并相机告诉学生,像这样有感情的诵读诗句就叫“吟诵”。学生通过自己的读来体会,理解了“吟诵”这个比较难理解的词语。然后我通过语言制造氛围,引导合作读诗。屏幕上出示:

 

                        只有天在上,

                        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

                        回首白云低。

 

 

                       好诗!好诗!

 

一遍又一遍的朗读,学生毫无厌倦感。我运用饱满的神情,深情的语言去感染他们,在这样的情景中学生一遍一遍地接读,师生解读,学生自然毫无厌倦。我想如果就单单地让学生一遍一遍的去读,那谁又愿意呢

关键字: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大全,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案大全   教学反思 华山

我来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