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分类 板报设计 教学管理 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 小学英语教学 小学科学教学 思想品德教学 小学美音体教学

《不懂就要问》给我们的启示

12-01 00:24:56 | http://www.youjiao51.com | 341 |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不懂就要问》给我们的启示

《不懂就要问》给我们的启示
 
 
 

 人教社九年义务教育小语第四册《不懂就要问》一文讲的是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里读书,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大胆地向先生提问的事。教学这篇课文,我觉得不仅可以教育学生要学习孙中山认真读书、不懂就问的好学精神,那位先生的教学方法也给我们语文教师以启示。       

其一,那位先生采用的是我国传统的学习语言文字的方法:“强化积累——领悟品味——贯通实践”中的第一步,让学生熟读背诵,即通过吟诵潜思,对文章的精义,脉络、文采融会贯通,逐步形成敏锐的语感。学生由于熟记了大量的语言材料,其中的词语、句式、谋篇布局及修辞等,就逐步在脑子里形成各种各样的“范例”,言辞对答时便“出口成章”,吟诗作赋就会意到笔随,挥洒自如,渐臻于“下笔如有神”的境地。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与当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耗时多、收效微的“满堂讲”与“满堂问”相比,不失为宝贵经验之一。

古往今来,有建树的学者,在他们渊博的知识中,哪一位不是倾注了强记的心血!王勃六岁善文辞,九岁读《汉书》作《指瑕》九卷;李白“五岁诵六甲;七岁观百家”而“斗酒诗百篇”;韩愈“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鲁迅七岁入私塾“三味书屋”读诗书经传;郭沫若四岁半入家塾读古典诗词……今天,有更多的人认识到诵读、背诵的重要。周恩来说过“长期积累,偶然得之”。叶圣陶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渐能驾驭文字。”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没有识记和背诵,教学和智力发展就是不可思议的。”

《不懂就要问》中那位先生要学生背书并非全是“死记硬背”。课文这样写道:“那时候上课;先生念,学生跟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样。”“学生读熟了,先生就让他们一个个地背诵。”从中可以看出,先生是循着“跟念(指导学生“像唱歌一样”,也就是有板有眼、有韵有味地进入角色的“口诵心惟”的朗读)——熟读(放手让学生自由读,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背诵(信息反馈)”这样的顺序教学。这样的教学训练比光讲不记,或支离破碎的分析要好得多。难怪特级教师万永富在与青年教师谈话时说:“能讲也要少讲,不能讲干脆不讲;带领学生把书读熟比讲错了强!”因此,教师备课时首先要过朗读关,其次备读的要求,再备读的指导方法;上课时要抓住读不放松,泛读、带着问题读、默读、速读、感情朗读、分角色读……

其二,那位先生深谙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思想精髓。平时,“至于书里的意思,先生从来不讲,”理由是“我原想,书中的道理,你们长大了自然会知道的。”也就是说,让学生自己在生活实践中去体验、自悟。当学生悟不出,且有要理解的强烈欲望时再讲,即“现在你们既然想听,我就讲讲吧。”这个“讲讲吧”说得轻描淡写,可是,讲在疑难处、关键处。正是在这样的契机讲,才会有“大家听得很认真”的效应。

我们今天,不少教师为应试,怕学生这儿不理解、那儿考不出,便课课讲、处处讲;课上讲、课后讲,以为讲得越多、越细就越负责。或者教师连珠炮式地简单问,学生不假思索地肤浅答,你来我往,热热闹闹;老师辛苦,学生疲劳。“满堂讲”和“满堂问”的结果都导致学生懒思考、怕思考、不思考,最后不会思考,高分低能、高耗低效。培养出来的学生不是活生生的具有开拓精神的人,而是输入了知识和方法的机器人!你输入什么,他才能输出什么,一旦失去教师的“软件”输入,学生便不知所措。叶圣陶说过:“假如真了解了,这了解是自己的所获,印入必然较深,自己对于它的情感必然较浓。假如不能了解,也就发现了困惑的所在,然后受教师的指导,就困惑的所在加以解答,其时在内容的领悟上和方法的运用上,都将感到恍然有得的快感;对于以后的尝试,这是有力的帮助和鼓励。无论成功与否,尝试都比不尝试有益得多;其故就在于运用了一番心力,那番心力是一辈子要运用的,除非不要读书。”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必须摒弃那种“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学生看”,“教师写、学生抄”,“教师问、学生答”的毫无民主、自主、创造可言的注入式教学方法。

其三,那位先生并非滥竽充数的“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的庸师。要知道“书里的意思从来不讲”的人,在学生突然提问时“讲得很详细”,如果课前不精心备课,或对书中文句不理解,那一定会要出洋相的。可见先生不讲并不是不会讲,而是有意留给学生“想”的时间,“悟”的空间,当学生有要讲的欲望,则认真地讲、详细地讲。我们今天有的教师备课先要看教参,再找教案;备课笔记抄教参,上课背笔记;学生抄板书,作业时再抄课堂上的记录。要知道,在当今的信息时代里,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很多。教师与学生的信息量差在缩小,教师如果不进行知识的更新,在学生面前就树立不起自己的威信。不是吗?全班几十个学生,各有各的资料,合起来比教师多得多,你讲错了他们知道;你抄来的他们也知道;你再看一句讲一句还有什么威信可言?又怎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我们课前必须充分钻研教材,课前下功夫,课上做文章。另外,要训练好朗读基本功,以便像那位先生一样范读和领读。范读能给学生鲜明的节奏、抑扬的语调,以及语言的气韵和美感,使学生产生“闻声求义”的心理意向,加深对课文的欣赏和喜爱。领读能使学生引起对课文朗读的停顿、语气的注意,掌握高、低、快、慢、断、连、疏、密的朗读技巧,耳濡目染、自然入境。

综上所述,《不懂就要问》中那位先生并非过度的“死记硬背”的“强化积累”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和提倡;那种多读少讲、讲在关键处的启发式教学必须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始终;那种扎实的朗读基本功和课前的充分准备是我们的楷模。

 

关键字: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案大全   

我来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