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分类 板报设计 教学管理 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 小学英语教学 小学科学教学 思想品德教学 小学美音体教学
幼教无忧网小学学习网小学语文教学人教版语文教案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心静,课心亦静《唯一的听众》教案与思考

文心静,课心亦静《唯一的听众》教案与思考

12-01 00:29:20 | http://www.youjiao51.com | 346 |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文心静,课心亦静《唯一的听众》教案与思考

文心静,课心亦静《唯一的听众》教案与思考

 

选《唯一的听众》上公开课,是看中了文本里那份深深的“静意”。林子是静的,却有着年轻人追求艺术炙热的心;林子是静的,更有着老人对年轻人火热的爱与呵护;神情是平静的,心中却是鼓励与激发的热焰;眼神是平静的,那是如潭水般清澈明净的爱……

这只是一位不知名的网络写手的一篇文章,能入选教材,就是因为其中那份弥漫的静静、淡淡的感动,像清晨的林子一般幽雅,像明净的潭水一般深邃。

这样的语言文字,如何让学生读进去,悟出来?我一直在想:静静地读书吧。

 

一、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摘录印象深刻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3、体会老教授对“我”的鼓励、给“我”带来的变化,感受人与人之间真情的美好。

4、环境描写、人物心理描写的作用。

二、课前谈话:

1.听的繁体字:耳  十目一心,用心才是听——倾听(从繁体字的结构中,你看出听的含义吗?)

听,眼睛看着对方,用心去倾听,这样的听,何尝不是美德呢?(板书“德”)

这节课,当你倾听的时候,就这样,眼睛看着对方,用心去听。

2.把林清玄先生说过的一段话送给大家:

我多么希望,我写的每一个字、每一篇文章都洋溢着柔软心的味道,我的每一个行为都有如莲花的花瓣,温柔而伸展。(老师朗读,学生齐读)

三、课堂教学:

(一)画面导入,营造“静场”:

1.倾听音乐,想象画面:

师:刚才说到听,咱们就来听一会儿吧。音乐家柴可夫斯基说:音乐是上天给人类最伟大的礼物,只有音乐能够说明安静和静穆。来,静静地倾听音乐,让自己的心走进静穆。……听着,想着,脑海里似乎有这样的画面:林子里静极了,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我在树下站好,庄重地架起小提琴,像举行一个隆重的仪式,拉响了第一支曲子。身后,是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在老师的描述中出现画面)

这样的画面,涌动在心中的是什么感觉?

2.朗读“环境”,感受静谧:(出示句子)林子里静极了,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

读一读,把心中的那份静读出来。(指名读)

请关注静穆中的那位年轻人吧,联系课文第一段,你能读出什么?(他是那么爱音乐,爱小提琴)

3.导入:是啊,也就是这份炽热的爱,引发了林子里一段柔软温暖的故事。

【设计意图:静静的林子,静静的老妇人,静静的年轻人。整篇文章洋溢着这份静谧,也正是这静,使每一段文字都犹如一幅画温馨和谐、淡雅动人。学生读这样的文章,更需要一颗静静的心。心灵的倾听正需要“静”。课伊始,老师淡淡静静的描述和小提琴幽雅的乐曲交相辉映,营造出“静静”的“场”,学生便不觉中走进这“场”,场景也静静地在学生脑海里浮现,于是,这样静静的画面在心中便有了丝丝毫毫的温馨与感动,舒畅与惬意。怀着这样的“静心”“静情”,更容易走向文字深层的感悟。】

(二)品读文句,走向“静心”:

1、导语:让我们静静地走进课文,走进林子,用心去读,总有一些语言会拨动你的心弦,让你的心为之一震,为之一暖。划出句子来,可以写下你的感受。

2、交流,点拨,朗读指导:

(1)老人的话:读一读,说一说感受,互相补充;

(2)“我”的言行心理:“又沮丧——溜走——惭愧、兴奋——认真”

(3)画面:老人平静,我尽心尽力——和谐,幸福,(朗读重点)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学生自主的空间很大。静心读书,在语言中读到自己的一份感动,然后说出来,或写上批注,老师只在学生的交流谈话中有层次地从“老人”、“我”、“我和老人”等几处重点语言加以点拨,使学生在自主感悟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3.聚焦“善意的谎言”:

(1)老人完全可以说:我是音乐教授,曾是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我来指导你,你会进步的。但却是这样说的——(课件出示老人的话,分组读)对老人的话,你怎么想?

(先泛谈,再聚焦:联系“我”的变化,感受会更深)

(2)这善意的谎言,多么感人。选择最感动你的,读一读。(朗读老人的话)

(3)读着这些柔软的语言,你心中出现了一位怎样的老人?想象:是在怎样的环境中,她的面容、神情、形象呈现在你脑海中怎样的?用几句话说一说。(有时间写一段话。)

(4)朗读句子: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在学生泛谈读书感受之后的“聚焦”,即聚焦文章的重点——老人善意的谎言。在品读老人的几句话中,又一次联系上下文,从“我”的变化中感悟老人对“我”的尊重、呵护,感悟老人作为艺术家那份仁慈的柔软心。通过对老人语言的品读,学生感悟到老人的品格,但概括品格不是最终目标,而应该将“品格”具体化为“人物形象”——在学生心中,此时老人是怎样一个具体的形象。这一过程,在朗读文本语言中感悟“品格”,呈现“形象”,并将形象加以表达,是阅读所获得的感悟能清晰地“语词化”,促进语言的习得。】

3.想象“谎言的背后”:

(1)引:日子就这样在我俩的平静中静悄悄地流去,我也在这份平静中轻悄悄地改变着。老人呢?每一次平静地望着年轻人演奏,然后平静地离开林子,可是,那颗博爱的、柔软的心怎么平静呢?幽幽的灯光下,老人平静地写下林子里的所见所感(课件:灯光)

出示:第一次看走进林子……

静坐在年轻人的身后看他拉琴将近一周了……

我也忘了看他演奏已经有多长时间了……

(2)选择一个话题写一段话。

(3)交流。

【设计意图:文中的老人“善意的谎言”是美丽感人的。而这谎言的背后,难道不是老人仁慈、呵护的柔软心吗?这份心,学生能读出来。在这里设计了写话,让学生从文中“我”的视角、我的心理中走出来,走进老人的内心,把文章中那些意犹未尽的内涵通过学生的笔表达,这种练笔的形式,不仅有利于学生语言的习得,更让学生更深层次地感悟。】

(三)补白“平静”,回扣主题:

1.引读:(课件,音乐)还是那静静的林子,沙沙的足音,小令一般,安静的老人,平静的目光,我就这样,一直珍藏着这个秘密,直到有一天……

2.面对着妹妹的惊愕,涌上我心头的是什么?是惊讶,是恍然大悟,是感激,百感交集,往日的一幕幕又浮现了……(课件:老人的诗一般的语言)

引读:

每天早晨,我走进林子,林子静极了,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我在一棵树下站好,架好小提琴,像举行一个隆重的仪式,拉响了第一支曲子,这是,我的身后,总是——(课件出示: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一束阳光透过叶逢照在她的满头银丝上……)

 面对我唯一的听众,一位耳聋的老人,我拉得那样专心致志,而老人——(课件出示,朗读: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

我就这样面对一位耳聋的老人尽心尽力地演奏着,她说——(我的琴声能带给她快乐和幸福)我总是忘记她是聋子,只看见她微笑着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地打着节拍,——(出示:她慈祥的眼睛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

3.那深深的潭水般平静的眼睛里,藏着的又是什么?

【设计意图;再次回读课文,深化“平静”的内涵,凸显老人的形象,整堂课在“静”这样的磁场中,逐步深入,由整体走向重点的聚焦,又回归整体。】

4.回扣主题:小提琴成了我无法割舍的爱。当我拥有了无数听众的时候,我永远也无法忘记那——唯一的听众!(齐读课题)

板书:

 

唯一的听众

 

 

 

成百上千的观众

 

【设计意图:“唯一的听众”是“我”心中最美丽、温柔的记忆,那是一段老一代艺术家对年轻一代的呵护尊重、艺术化的温暖故事。在课结束时,将“成百上千”与“唯一”对照,突出“唯一”正是凸显这“唯一”的美好。】

 

四、教学思考:

静静读书,首先需要静静的“场”。课伊始,在静静的描述与幽雅的小提琴乐曲中,文本整体的画面静静地呈现出来。这个静场的营造,将学生带入其中,身临其境。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从学生的学习状态中,我感觉到他们进入了这个静场。

静静读书,还需要“心”的全部投入。在这个静场中,学生读文句,也是在想象画面,在画面中品出自己的“感动”:文中那些关于老人与“我”的画面是那么温馨和谐,与幽静的林子融合地那么自然。当然,“读出感动”是抽象的,如果能将读得的感受写出来,说出来,具体地“语词化”,那么读书感悟才能真正的清晰起来。读书所得也只有通过具体的语词化,才能真正成为学生个体的语言。因此,在课堂中,给学生留足够的时间去读书、感悟、抒写,让学生有时间去琢磨语言、思考内涵、想象语言背后的画面、抒写内心的感受,这样,学生才能逐步拥有自主阅读的能力和习惯。

当我们赞美着课堂上“小手林立”的热烈情景时,不妨反思:总是小手林立着,“小手们”会有多少时间在静静地读书思考呢?特别对高年级的学生,阅读中如果没有沉入文本,随意地让“小手林立”,没有深入思索,没有静静的想象感受,往往使阅读感悟肤浅化,流于形式,“感悟”成为很空洞的抽象语言概括,少去了个性的真实的体验,对学生语文素养乃至个性品格的形成都是不利的。

罗曼·罗兰说:“没有一个在读书,而是在书中检验自己,提升自己。”只有让学生静下心来,才能够走进书中去检验自己,并从中获得什么而提升自己。

我们的孩子,特别是公开课上的孩子,缺少的也许正是这份静静读书之气。

也正是处于这样的思考,我选择这篇“文心静”的文章,让“课心”也静下来。静静读书!

静静读书,也需要在人物的心灵里走一遭。设计写话,让学生成为“老人”,从老人的视角出发,抒写内心,正是这样的换位体验,使学生对文本的感悟又深了一层。

课后,一位听课老师对我说:“虽然这个写话的形式很好,但我认为,就让老人内心的那份平静收藏在学生的心灵之中,写出来,反倒破坏了文本的意境。”

说得极是!文本的意境多美!不用说老人的内心,其实意境洋溢在其中了。我也曾经这样想过,有些语言,有些内容,就让它留白吧,留出一段空灵的心灵空间。

但是,有时也想,作为一种语言与情感的练笔,换位的体验写话未尝不可。

我想,语文教学,就是在这样不断的产生矛盾与解决矛盾中步步走来,有矛盾,才有所探索。

                                                                                                     赵惠文


 

关键字: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案大全   

文心静,课心亦静《唯一的听众》教案与思考相关的文章

我来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