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分类 板报设计 教学管理 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 小学英语教学 小学科学教学 思想品德教学 小学美音体教学

《矛与盾》教学案例与反思

12-01 00:29:20 | http://www.youjiao51.com | 593 | 北师大版十二册语文教案

《矛与盾》教学案例与反思

《矛与盾》教学案例与反思
 如果想查找更过相关资料,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谢谢合作!


 
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新课程渴望更多精彩的回答是从学生的嘴里说出来的。

主题与问题

《矛与盾》是一篇文言文的寓言,文字特别简练,却又不失形象生动。不仅托寓的道理明了深刻,而且又颇能让人体味到其中的含蓄和幽默,但因其毕竟是文言文,在文字表达上与现代文有着很大的差异,学生学起来多少会感到有些困难枯燥。因此在设计这堂课时,我不仅力求坚持以自读为主,重在感悟的策略,更在思索一种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学习方式,让他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得到学习的乐趣。

事例

教学片段1 

(学生根据文后带点字的注释想想每句话的意思,再与同桌交流自己的理解,然后在全班交流自己认为理解得最满意的一句话。)   

生1:我理解“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意思是说我的盾坚固得很,无论什么东西都穿不透它。(很显然,学生根据书后的注释把“陷”字理解为“穿透”。)  

生2:我说“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是说:我的矛锐利得很,无论什么东西都能穿透。 (同样,学生把这句话中的“陷”字也理解为“穿透”。)

生3:我读懂了“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意思是说用你的矛穿透你的盾,会怎么样呢? (这是一位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他把这句话中的“陷”仍理解为“穿透”。)

师:同学们,听了他的理解,你们有想法吗?

生:我觉得这句话中的“陷”理解为“穿透”不妥,应该是“穿”或“戳”的意思。(很多学生在点头表示赞同。) 

师:听了这位同学的想法,有什么问题吗?

生:为什么同为“陷”字前两句话中理解为“穿透”,在后一句话中理解为“刺”了呢?文后对后一个“陷”也没注释。

师:这个问题提得好。但我想只要同学们认认真真读书,仔仔细细揣摩,你会有收获的。

(学生潜心会文,不时还审视着书上的插图,眼里闪动着的是灵气,是智慧。随后,争相发言。)

生1:卖矛又卖盾的人为了夸耀自己的盾坚固,所以说没有东西能穿透它;他又为了夸耀自己的矛锋利,所以说没有东西不能穿透。 (学生有意把“夸耀“和”“穿透”说得特别重。)

生2:我听明白这位同学的意思了,“陷”字理解为“穿透”是说卖矛又卖盾的人在夸耀自己的矛与盾。

生3:有人问卖矛又卖盾的人“以子之矛,陷子之盾”因为不知道结果,不能说“刺透”或“穿透”;如果说“刺透”,那后面就不用说“何如”。所以这里的“陷”只能理解为“刺”或“戳”。

生4:我有补充。问话的人正是抓住了卖矛又卖盾的人的可笑之处来反问他,让他难堪的。   

生5:(激动地)这也就是告诉我们:说话办事不实事求是的人会遭到耻笑的。我们可不能做这样的可笑之人。

师:同学们,我为你们正确而深刻的理解喝彩!

案例分析

在本案例中,我努力追求一种平等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引领学生在经历阅读的过程中深入思考,开阔思维,学会阅读。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于无疑处生疑,学生思维的火花被点燃。而学生在自己的读、思、比较、交流中切切实实地体验到“陷”字的不同意义,水到渠成地得出结论:说话办事不实事求是是可笑的。从而悟出:一个人说话办事一定要实事求是,尊重客观事实,掌握分寸,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把事办好。  老师不再是“教”,而是“导”,学生不再是一味地“听”。而是自主地“学”,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

教学片断2

遵循着文言文的教法,认读生字,读通语句,结合注释翻译,说说寓言的含义,分角色朗读等步骤进行着。可我发现孩子们并不是很感兴趣,这是孩子们在小学阶段接触古文,兴趣最为重要啊。

能否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呢?我出了一个这样的问题:“卖矛与盾的人最后卖不出去矛和盾,你能想出什么办法吧矛和盾都卖出去?”一下子课堂又恢复了活力,孩子们兴高采烈的彼此说着自己的想法。听听孩子们的答案吧。

方法一:碰到一个人,把矛卖给他,然后用同样的方法卖盾给另一个人。

方法二:把矛和盾卖给同一个人,想卖给他矛,说我的矛所有的盾都能穿透。最后神秘的告诉他,不过我的盾很坚固,我的矛也穿不透它,如果被敌人买去……

方法三:买一赠一

方法四:同第三种方法,先把盾卖出,然后说,只有我的矛才穿透我的盾。

方法五:装作可怜人,家里急需用钱,用眼泪打动买者。

方法六:用名人的名气去卖,比如说是某某大将的武器。

……

案例分析

寓言故事的寓意要让学生自己去感悟,而这种感悟只有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的时候,才会显现它的生命力。让学生为文中的人物想办法,一是为了明了寓意。这种寓意的获得是千差万别的,不会统一在教科书、教参规定的范围内,体现了学生对文章个性化的理解。二是让学生用现代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拉近了文言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的距离,让学生愿意学习文言文,而不认为文言文是枯燥乏味的。语文学习,在很多时候,不可能没有差异,即使是面向全体的设计。这种设计,不同学生会有不同感受也会有不同收获。底线是让每个学生喜欢文言文,能感受到学习文言文的基本规律。

反思

一、收获

1、整堂课充实紧凑又不失轻松愉悦,教学重难点在学生们的积极参与下不攻自破。这让我更深地体会到教学方法对教学效果的巨大影响,一名老师的教学艺术是何等的重要:让学生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关键在于教师是如何引导启发。备课时多一分对学生的尊重理解,上课时老师就会多几分轻松顺利。投其所好设计教学过程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努力让每堂语文课充满快乐也就意味着学生每堂课都能充满收获!

2、教师只有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成为学生阅读的点拨者、引导者、激励者,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哪怕是一分钟,在头脑中留下思维的痕迹,然后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学生就一定能充分发挥心智,去尽情地感受、体验和理解,这样的学习才会是有效的。

二、有待讨论的问题 

教学总是有遗憾的。课中的一些问题引起了我的思考,主要是读的指导,引导学生理解地读、带着感情读,读出文章的情感来等韵味还不足,也就是,还未推出:“以读为本,书声朗朗”的场面。语言也没有准确地表达出人物的心理、语气,因此,老师有必要在指导朗读的时候进行范读,旨在准确传达作品的意思和情感,从而指导和感染学生,使学生听读、感知和感悟文言文,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感,体会句子的意思。在理会句意的基础上,再重点放在创造性的阅读中,体会不同人的不同问法。如:前面部分,那人吹嘘自己的盾和矛的两句话,要适当突出对应的部分,语气语调比较张扬;后面部分“其人弗能应也”则语气改缓变沉,与之形成对照。“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应读出问句的语气(尾音稍上扬)。还可以设想是不同年龄、不同性格的人的不同语气、节奏:年轻气盛者问得俏皮一些,稍快些;年老或斯文的人问得舒缓些……都可表现一定的幽默感。

关键字:北师大版十二册语文教案,北师大版十二册语文教案大全,小学语文教案大全   教学

我来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