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分类 板报设计 教学管理 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 小学英语教学 小学科学教学 思想品德教学 小学美音体教学

《大禹治水》教学实录片段及点评

12-01 00:29:20 | http://www.youjiao51.com | 310 |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课堂实录

《大禹治水》教学实录片段及点评

《大禹治水》教学实录片段及点评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课文的生字,写好七个生字。理解“堵塞、叮嘱、仅仅、欣欣想荣、敬仰”等词语的意思。
2、 读课文,让学生了解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
3、 道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原因,感受大禹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4、 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感受大禹治水的艰辛以及付出的努力。
教学重点:
抓住文中关键词句,数量词的运用,借助多媒体课件的直观形象画面,让学生充分动口、动脑,展开丰富想象,在一次次的朗读中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得到思想上的启迪,情感上的升华。
教学难点:
  感受大禹治水的艰辛。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设计说明]
本单元以“奉献”为主题,安排了三篇主体课文,《大禹治水》是第一篇。这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故事意在让学生了解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感受大禹高尚的的奉献精神。

由于生活在当今社会的独生子女多数生活条件优越,受到家长的宠爱,较缺乏“关心他人、关心社会”的思想,加之大禹治水的故事距今已久,因而对大禹治水的艰辛和不顾个人生活幸福,一心为百姓谋幸福的高尚情怀,多数学生在理解和感受上有一定的困难。这是本课教学的难点。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这个活的机体中欢腾跳跃的时候,知识才能促进人的精神世界。”所以,根据中年级学生善于形象思维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朗读指导法和情境教学法,在读中设境,在境中激情,在情中悟理,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加深对作品内涵和人物情感的理解和感悟。
本文语句朴实,却蕴含丰富。课文的思想蕴含在语言文字中,学生不易准确把握。倘若仅靠教师讲读,必然枯燥无味,难以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而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引导孩子在读中充分调动联想、想象等心理功能,就能更好地达到感悟语言、培养语感、积累语汇的目的。
如,课文第四小节中的“才”“仅仅”“就”“却”等词语的运用,进一步突出了大禹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如果只是让学生查查字典,理解这几个词语的意思,显然学生的感受是不深刻的。我采用了比较朗读的方法,以读促讲。让学生在反复的读中逐步领会,在感悟发现的互动活动中,提高感悟语言深层含义的能力,并受到了情感方面的感化。
此外,我还根据教材多次有意识地创设具体形象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动情,积极地阅读。
大禹治水时“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感人肺腑,教材中并没有进行过多的描述,这是一个可以充分利用和挖掘的空白点。在此,我设计了一个老师讲故事,而后学生续讲故事的教学环节。典型场景的渲染,关键时候老师的引导,能巧妙地拨动学生的情弦,使学生成功地步入角色,走进文本,激发了学生表达的欲望,从而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展开想象的翅膀,在讲述故事中内化语言,发展思维,升华了对人物的崇敬之情,达到入境、动情、达理。
《大禹治水》是一篇人文性较强的课文。怎样在教学中做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整合,让学生在阅读中得到情的激发,智的启迪以及人格的熏陶,还需要我们共同努力的探索。


[课堂片段及点评]
片段一:
(初读课文,引导学生找出重点句:“禹改变了父亲的做法,带领人们开凿了龙门,挖通了九条河,垒起堤坝,把洪水引到东边的大海里。”)
师:请小朋友自己再轻声地读读这句话,想一想,禹带领人们做了哪些事?你发现了哪几个很重要的词?拿起笔来,在词语下面做个记号。
  (生看书,边读边画。)
师:我发现有些小朋友找得又快又好。现在,哪位小朋友来告诉大家,你找到哪几个重要的词?
生:第一个是“开凿”,第二个是“挖通”,还有一个是“垒起堤坝”。
师:真善于读书!有补充吗?
生:我补充一个“引到”。
师:真好!你们真善于抓住重点词来学习,现在看老师写。(老师板书:开凿、挖通、垒起、引到。)(生齐读)
师:现在老师有一个问题请小朋友帮忙。是鲧的办法好,还是禹的办法好呢?
(生兴致勃勃)
生:我觉得是禹的办法好!因为他是把洪水引到了大海里,不用到天上偷息壤。所以禹的办法好。
师:这位小朋友真勇敢,他是第一个举手说出自己的看法的。还有哪位小朋友想说说自己的想法?
生:我是说鲧的办法不好。一是他是去天上偷东西,二是他堵住了水,水往哪里流呢?所以禹的办法好,鲧的办法不好。
师:你们很善于动脑筋。谢谢小朋友!聪明的禹改变了父亲的做法,他采用了疏导的办法来治理洪水。请小朋友来看大屏幕——
1、(投影:龙门)这就是大禹带领人们开凿的龙门。小朋友看到这里的缺口了吗?开凿了这个龙门以后啊,黄河水就沿着缺口向下游流去了,从此这里就不再发洪水了,后来,人们为了纪念禹的功劳,也把这儿叫“禹门”。(生跟老师读:龙门、禹门)

2、(投影:河道)你们看,这里是大禹带领人们挖通的其中一条河道,河水沿着新开的河道,服服贴贴地流向了大海。
师:现在,哪位小朋友想把这句话再读给大家听听,想想该怎样读才好。
生:(认真地读)禹改变了父亲的做法,带领人们开凿了龙门,挖通了……
师:你觉得她读得怎么样?

生:她读得很好。
生:她读的时候有的地方能够注意读得慢点。
师:注意轻重快慢。对不?
师:谁也想象她这样读?
生:(读)禹改变了……
师:老师也想读读,可以吗?

生:(笑)可以!
(师范读)觉得老师读得好吗?
生:好!
师:什么地方读得好?
生:“把洪水引到东边的大海里。”这个地方读得好。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这里你读得有些慢。
师:有强调!你听得很认真。
生:读“堤坝”时,你有延长一点。
师:你非常善于倾听,我们一起来好吗?
生:好!
(生齐读)
(点评:面对只有三年学习基础的学生,执教者巧妙地把“抓住重点词理解课文”和“善于倾听”的意识渗透在教学过程中。这种通过赞赏的方式,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养成学习习惯的做法,值得大家借鉴。)

片段二:
师:(投影:黄河流域水图)小朋友们看,这是黄河流域水图,黄河的上游在这儿,下游在这儿,而黄河的中下游地区,就是当时禹治理洪水时走过的地方。
师:小朋友想想,禹生活在距离今天2000多年前的古代,当时的交通工具和劳动工具都是非常落后的,你觉得禹当时治理洪水的时候容易吗?
生:不容易。
师: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里和同学们互相说说。
(生小组交流)
(生踊跃举手)
生:禹有可能被洪水冲走。
师:(补充)有危险。
生:他的拐杖也有可能被洪水冲走。
师:很好。声音可以再响亮些。
生:有的时候没饭吃。
生:他常常睡在草丘山冈,有可能被蛇咬。
生:有可能吃不好,睡不好。
生:有可能陷进河里。
生:有可能走路不小心摔倒了。
生:有可能陷进淤泥里。
生:他的脚跟烂了,泡在水里,有可能溃疡。
师:老师一直在用心地听!我发现,有些小朋友是联系课文内容来讲的,有些小朋友是联系自己查到的资料来说。这都是很值得提倡的学习方法!
师:(投影)现在我们来看看书上的句子。哪位小朋友愿意来读读?
(指读)
师:请小朋友自己再读一读,想一想:禹在治水时吃了很多苦,从这两句话的哪些地方最能看出来?
生:“脚跟都烂了”,还有“拄着棍子走路”。
生:我补充,他的脚是“长年”泡在泥水中。
生:从“他常常睡在草丘山冈”也可以看出。
生:而且“天蒙蒙亮就又出发了”,说明他连觉都睡不好。
师:是啊,为了治理洪水,他不顾惜自己的身体。
生:我觉得他吃不好,穿不好,有可能会得病。
生:他走路只能拄着棍子走,不方便,根本不好挖土。
师:由于长年泡在泥水中,他的脚跟都烂了,脚指甲也脱落了,大腿的皮在劳动时都磨破了。艰苦的劳动,使他的手起了水泡,长满了老茧。
师:为了治水,大禹就是这样的不辞劳苦!小朋友想想,他这么辛苦到底是为了什么呀?
生:为了大家!
师:(动情地)对!为了大家,为了老百姓,为了老百姓的幸福,大禹吃的苦太多了,做出的牺牲太多了!请小朋友练习有感情地把这段话读读。
(指导有感情朗读)
(点评:该环节从大禹治水的艰辛与危险入手,引发学生的想象,充分尊重孩子对课文的不同理解,体现了主体学习的自主性和探索性特点。当然,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够更从容一些,学生对大禹治水的艰难就能够感悟得深刻一些。)

片段三:
投影:为了治水,禹三十岁(才)结婚,在家(仅仅)住了四天,就告别了妻子。禹治水十年,曾经三次路过家门,(却)顾不得进去看一看。
师:请小朋友看这儿,谁来读一读,括号里的词不读。
(指读)
师:读得很认真!像她这样,和课文写的对比着多读几遍,体会一下有什么不同。
(生边读边体会)
生:书上写得比较具体,投影仪上写的不具体。
生:书上写得,写出了他为了治水,顾不得自己的家里,投影仪上的没有具体的写出来。
生:书上写出那种禹奉献的精神,而投影仪上没有写出禹奉献的精神。
师:你们都有动脑筋在思考!老师觉得你们还应该注意括号里的三个词。书上为什么用上了这三个词呢?
生:别人都是在家天天陪着妻子,而大禹在家仅仅住了四天,就这么短短的四天。如果不用上“仅仅四天”,就没有写出他奉献的精神。
师:用上四天,说明他在家里住的时间太少了!看这两个加点的词。一个是四天,一个是十年。我们来做一道数学计算题吧!(生感觉很好奇、很新鲜)
师:一年几天啊?
生:(豪不犹豫)三百六十五天。
师:十年呢?
生:(齐答)三千六百五拾天。
师:很好!三千六百五拾个日子,而禹在家只住了四天,非常少!所以说是“仅仅”。谁也会用仅仅说一句话呢?想想看,你来。
生:爸爸从美国回来只是仅仅在家里住了四天。
师:把“只是”去掉再说一遍。
生:爸爸从美国回来,在家仅仅住了四天。
师:非常好,终于把这句话说好了!
生:奶奶生病出院回来,仅仅过了五天,又住院了。
师:噢,身体实在不好。
生:我刚从医院回来,仅仅休息一个星期又住院了。
师:以后要多锻炼身体,加强体育锻炼。
师:还有“才”字, “却”字,你能不能也像刚才那样,说说用上它们有什么不同吗?看看谁最善于动脑筋。
生:要是没有“才”字的话,禹三十岁结婚就跟别人相同嘛!
师:你们知道古代的人大概是几岁结婚吗?
生:十七、八岁。
师:有的十五、六岁就结婚了,三十岁的人有的都做了爷爷了!(生笑)禹呢,三十岁才结婚,他为了治水把自己的婚姻都给耽误了。用声“才”更体现他一心——(生:治水)。
生:没有加上“却”的话,和平常人三次路过家门是一样的。如果加上“却”的话就表示,他为了百姓,顾不得在家里看一下妻子。
师:真好!我发现这位小朋友善于动脑筋!现在我们一起读读这段话,这几个词要注意强调一下,好吗?
(指导朗读)
(点评:抓重点词理解课文是这节课最精彩的地方。教师采取比较句子的形式,让学生在探索、分析、运用中把握“才、仅仅、却”的词义,并由词义饱含的情感提升出大禹高尚的奉献精神,具有“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片段四:
师:现在想不想听老师讲个故事呢?
生:想!
师:好!故事的名字就叫《三过家门而不入》。听完后,老师还有问题问问大家呢!看看谁最善于倾听,善于思考了。
(师讲述故事,课件演示故事相关图片,配乐渲染气氛。)
禹治水十年,曾经三次路过家门,却顾不得进入看一看。禹第一次路过家门的时候,他的妻子正生了他们的儿子,禹在门口听见婴儿哇哇的哭声,他多么想进去看看自己的小宝贝啊!可是,治水的工程非常紧张。禹想了想,还是狠狠心,走了……
过了几年,当禹第二次路过家门时候,他的孩子已经会叫爸爸了。

这一天,他的妻子抱着他们的孩子,站在家门口。孩子挥着小手叫:“爸爸,爸爸。”禹的眼眶红了,他深情地望了他们母子一眼,对她的妻子说:“好好照顾好孩子,告诉他,等洪水治理好后,我一定回来!”说完,又走了……
这一走又是几年过去了。禹第三次路过家门的时候,他的儿子已经长大了。儿子想爸爸啊,看到禹回来了,高兴极了!他扑过去,紧紧抓住爸爸的手
……
师:小朋友,你想一想,这时,禹的儿子会对禹说些什么呢?面对儿子,禹的心里又会是怎么想,他会怎么说,怎么做的呢?哪位小朋友能把这个故事继续讲下去呢?先和同学讲一讲。

(生互相续讲故事)
师:好,现在看哪位小朋友最会讲故事了。好,你来!
生:他的儿子会对他的爸爸说:“爸爸,您辛苦了!等我长大了,洪水还没有治完,我就帮您一起治!
师:一个有志气的孩子!

生:禹的儿子会说:“爸爸,您辛苦了!您先进来喝杯茶再去工作吧!
师:多懂得体贴爸爸啊!

生:禹的儿子扑过去,紧紧贴在爸爸身上,说:“爸爸,您辛苦了!”爸爸听了心里高兴极了,感动极了!
师:(诱导)这时,大禹会怎么说,怎么做呢?
生:大禹说:“治水的时间不能耽误,为了让平民百姓过上幸福的生活,我治完水再回来。
生:大禹还是狠狠心走了。

师:小朋友们真会讲故事!真感人啊!你们说,难道大禹不想念自己的妻子,自己的孩子吗?
生:想!
师:是啊,他也是有感情的人啊,他也想念自己的妻子,自己的孩子!但是为了治水,为了百姓的幸福,他牺牲了自己的幸福,他治水十年,(板书:十年)却一次都没进过家门,他把自己的心都扑在了百姓的身上。小朋友,此时此刻,你想对禹说些什么吗?
生:大禹叔叔,我要向你学习。
生:大禹叔叔,你真是个英雄!
生:大禹叔叔,你真伟大!
生:我要对大禹说,您千万不能累坏了身子,累坏了身子后谁帮我们治水呢?
生:大禹叔叔,我要学习您奉献的精神。
……
(点评:执教者通过《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小故事深深打动学生的心。正当故事进入高潮戛然而止,留下悬念,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补充主人公此时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入情入境地引导孩子说话,既训练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又让大禹的英雄形象在学生的心目中得到进一步丰满。)

片段五:
师:大禹的牺牲和奉献,终于换来了百姓的幸福!请小朋友看——(屏幕出现洪水退后的美丽景色)
师:洪水终于退了,大地又恢复了欣欣向荣的景象。这时候,你的心情怎样?
生:我很高兴,因为大地又变成一片绿色了。
生:我很高兴,洪水退了,这样子大家就不会被洪水冲走,还可以种许多许多花草。
生:我也很高兴,因为大地又恢复了欣欣向荣的景色。
师:(启发想象)那么,怎么样的景象才算是欣欣向荣呢?你看见了吗?谁看见了,看见了什么?
生:我看见了好多漂亮的花,还有草。
师:花儿开了,草绿了。多美啊!
生:我听见小鸟的叫声了。
生:我看见庄稼成熟了。
生:农民开始播种了。
生:树长得越来越大了。
师:是啊,(课件演示)这样的景象就叫作——(生)欣欣向荣!
师:小朋友,这欣欣向荣的景象和谁的功劳分不开呢?
生:大禹!
师:对啊,和大禹的功劳是分不开的!
(投影:因为大禹            ,所以受到人们的敬仰和爱戴。)
师:请小朋友看,谁会把这句话说完整?
生:因为大禹顾不得自己,为大家服务,为大家治水,所以受到人们的敬仰和爱戴。
生:因为大禹心里只想着帮助别人,所以受到人们的敬仰和爱戴。
生:因为大禹治水十年,三过家门而不入,所以受到人们的敬仰和爱戴。
生:因为大禹为了治水,吃了很多苦,终于治好了洪水,所以受到人们的敬仰和爱戴。
……
(点评:这一片段的教法很精妙。执教者将文章的人文性提炼于语言文字训练中。利用课件展示的场景让学生感悟“欣欣向荣”的含义,训练用关联词说话。在词句的训练中自然地凸显出文章的主题。)

片段六:
(投影老师书写的生字词)
师:小朋友不仅会读,会听,会说,老师还听说你们写了一手好字。请小朋友看看老师写的生字词,你觉得老师哪个字写得最漂亮呢?哪位小朋友来当当小老师?
生:我觉得老师写的“开凿”最漂亮。
师:开凿写得最漂亮是吗?为什么?
生:因为“开凿”的“凿”字上下非常对齐。
生:写得很工整。请使用站内搜索引擎查找本课全部资料。

师:能不能奖给老师一颗小星星呢?
(生很开心地上台,拿起一颗小星星贴在“开凿”的旁边)
生:我觉得老师的“挖通”也写得很整齐、很漂亮。
生:我喜欢“大海”,因为写得非常端正,看起来很好看。
师:老师真得谢谢小朋友的鼓励了!有没有哪个字写得不好看呢?哪个笔画写得不好呢?
生:引到大海的“海”。三点水有点儿歪了。
师:你很善于观察,谢谢你的指正!
生:我觉得“开凿”的“凿”字里面的小小的字写得太大了,应该写小一点更漂亮了。
师:你的眼睛真亮!谢谢你的鼓励和指正。
师:今天的写字,哪位小朋友写得最漂亮,老师也要奖给他一颗小星星。请小朋友仔细看好字形,再认真地写。你觉得你哪个字写得最漂亮,就写哪个字。
(生写字)
(点评:在学习字词方面,执教教师让学生观察教师板书,努力引导他们去发现优缺点,从而使学生能学习优点,克服缺点。这样做虽然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但由于楔子的范本来自教师本人,所以并不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 点评: 福建厦门市同安区第一实验小学 陈荣艺校长 )
[对话]
(专家张文质与洪延平老师的对话)
张:老师,听完你的《大禹治水》,感觉和每次听你的课一样,都有一种类似的感受。就是您在上课的时候,精神总是特别的饱满,也特别注重调动孩子学习的情绪。语调里总是包含一种感情,所以我发现孩子虽然在一种相对比较陌生的环境里上课,但却能很快就融入了课堂学习的氛围。我想这种课堂氛围的营造,包括营造的能力,都是教师素养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这堂课您自己上完,一定也有很多的感受,我想听听您的看法。
洪:对于三年级的小朋友来说,要深刻理解和感受大禹治水的艰辛以及他这种一心为公、无私奉献的精神,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在备课的时候,在这方面我动了一些脑筋。听了这堂课后,您可能也感受到,我比较注重用朗读指导法和创设一些生动形象的情境来帮助学生在这种情感的体验中,去感悟语言,升华对人物的崇敬之情。请使用站内搜索引擎查找本课全部资料。本站(www.youjiao51.com) 张:包括你后面的一个设计。
洪:对,续讲故事。
张:大禹三十岁了,才结婚,后来还有“仅仅”等这些,实际上就是让孩子去体会一下,体会大禹为了治水所付出的这种巨大的牺牲。在这种牺牲背后是一个人的精神境界!应该说它既是一个神话故事,又是一个非常写实的。让孩子回到生活中来理解大禹的这种精神,我觉得在这方面,在帮助孩子克服理解的障碍上你是做得很很细致的。
洪:这个环节的设计,是因为像“才”“仅仅”“却”这些词语,如果只是靠让孩子查查字典,理解它的意思那是不够的。所以我就是通过比较的读,在这种反复的比较中的读中,帮助孩子去体会这些词语的用意,然后感受大禹牺牲个人幸福为百姓谋幸福的这种情怀。这就是我设计这个环节的目的。
张:还有一个就是孩子在讨论的时候,就是我经常说的,老师引导的很适当。实际上引导得适当这种能力也不是天生的,首先,要引导得适当,在课堂上,教师就要很细致地倾听孩子他到底说了什么,而不是老想着我要教什么。所以你有一种倾听,细致的倾听,及时的判断,在引导上又注重,既肯定他,既尊重他,又包含鼓励,同时这种提醒又适到好处。所以说能这样引导,我们说这个老师很有智慧,这种智慧,也是教师的一种综合素养的表现。在这节课上,我也有比较深的感触,你做得特别好。
洪:(笑)不,您过奖了,我自己觉得还有很多地方做得不好。
张:这种40分钟的课堂也需要创设一个孩子比较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包括活动方式,所谓的设计得好,可能真的也要从孩子出发,知道他最喜欢什么样的活动方式。您在这方面是怎么思考的?
洪:我是比较注意创设情境的。比如说,我觉得中年级的孩子形象思维会比较好,孩子都比较喜欢听故事、讲故事。大禹治水十年“三过家门而不入”这个环节,教材没有进行很详细的描述,也就是说,这是个空白点。我觉得作为教师我们就应该善于发觉利用这个空白点,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所以我就创设了由老师来讲故事,然后呢,由孩子续讲故事这个环节。其实老师讲故事只是一种情感上的铺垫。
张:实际上您铺垫的也非常好,非常感人。
洪:我讲到大禹第三次路过家门的时候就停了,我问小朋友,大禹的儿子会对大禹说什么呢?而面对自己的儿子,大禹心里又会怎么想呢?他又会怎么说?怎么做的呢?然后鼓励孩子展开想象,把这个故事续讲下去。
张:在孩子续讲故事的时候就表现出了孩子不同的理解,这种丰富性就表现出来了,而且也表现出了我们新的课程标准所强调的针对童真、童趣的真实。孩子从自己的生活,从自己的体验,来表达,化身为大禹的孩子,要对大禹说什么,这也加深了孩子自己的个人体验,个人的理解力。所以课堂在这个时候显得很积极,很活跃!我想,这对孩子学《大禹治水》这样一个耳熟能讲的故事,在理解力跟思考力上都是有帮助的。那么上完课后,可能还会有一些遗憾的地方,你自己觉得呢?
洪:我自己觉得指导孩子体验大禹治水的艰辛时,我引导不够,自己说得多了一点,在启发孩子深刻感受和体会上,我显得不够耐心。所以感觉孩子的感受还不是很深刻。这是我觉得比较遗憾的。
张:对,的确。老师在相对陌生的环境里面教学,对孩子也不是非常熟悉的时候,要进行真正的对话教学是很困难的。我已经注意到你是很热心,很积极地在努力创设对话情境,但有时候还是表现出还不够耐心。还不够耐心就体现在留给孩子思考和尝试的时间还不够,还不是太有信心。当孩子有困难的时候就想:我包办难题吧,多说一些。但多说一些的话,孩子就变得被动了,特别是孩子的很多思维啊、理解啊,就受老师比较多的影响,他的主动性、自主性就显得不是最好了。好的教师确实要把更多的空间留给孩子。但是,把空间让给孩子也不是那么简单。就是说你在创设情境啊,在更好的鼓励引导方面还需要更多的热心,孩子也需要在老师帮助、影响之下,不断增强他的自信心。当他对课堂的参与有更强的责任感,对自己的学习有更强的自主性时,课堂的质量也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我也期待你在以后的教育教研探索中取得更多、更好的成果!
洪:谢谢张老师!

 请使用站内搜索引擎查找本课全部资料。 http://blog.tajyw.com/user1/hongyanping/archives/2005/164.html

关键字: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课堂实录,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课堂实录大全,小学语文课堂实录大全   教学

我来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