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分类 板报设计 教学管理 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 小学英语教学 小学科学教学 思想品德教学 小学美音体教学
幼教无忧网小学学习网小学语文教学苏教版语文课堂实录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堂实录“用两只眼睛看”——苏教版第九册《黄鹤楼送别》教学案例

“用两只眼睛看”——苏教版第九册《黄鹤楼送别》教学案例

12-01 00:29:20 | http://www.youjiao51.com | 225 |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堂实录

“用两只眼睛看”——苏教版第九册《黄鹤楼送别》教学案例

 朱玮娟

课前集体备课思考、设计:

本课属“文包诗”的形式,即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创作情境。故事是诗歌的扩展和阐释,诗歌是故事的

浓缩和提炼,情景同现。无论是“文”的叙事,还是“诗”的借景抒情,作者均以“送别”为主线。整篇课文,作者对诗歌的阐释巧妙地融于

对诗歌产生对情境的复原、叙写,无论是绘景、写人,还是叙事、抒情均能扣住诗意。这篇课文文质兼美,以情动人,字里行间充满了浓浓的

“别意”,这也是一篇和学生进行情感沟通交流,塑造学生崇高人格的好教材。根据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及已有的学习经验,这

篇课文可以运用“自主阅读、点拨方法、品读感悟,升华情感”的自主学习模式。

 


第一次教学主要环节:

……

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不忍别,终需别。

师:此时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生跟读)

师:“伫立”“凝视”是什么意思?谁能演一演。

师:多深情的李白呀!友人白帆远去,李白伫立凝望,只剩江水东流,刚才分别时的话语仍在耳边回响,往日一起饮酒作诗的欢乐场面一幕幕

在眼前闪现,一种淡淡的离愁在心间弥漫着、弥漫着……

师:让我们也一起去随着李白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送一送孟浩然吧!把第四小节读读好。

生:(读第四节)

师:看着友人渐渐远去,越走越远,李白的心情很激动,随即吟出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出示古诗)

生:齐读古诗。

……

集体评议:

教师的语言很美,富有诗意,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能通过学生表演理解词语。但是第四小节是文章的难点,诗中“依依惜别”的意境通过很

美的语言,如“杨柳依依,沙鸥点点”“一江春水浩浩荡荡流向远方……”这样的语句表达了出来,特别是“伫立、凝视”这两个关键的词语

,教师没有引导学生好好体会,所以学生的朗读、理解还不够到位。

个人反思:

这首诗以“送别”为主线,意境深远,感情丰富真挚。所以我的过渡语采用了一些诗句美文来渲染一下气氛,但是教师的语言毕竟不是学生自

己体会出来的,学生的情感始终游离在文本之外,所以感觉学生对这种难舍难分的情感理解得不够到位,因此朗读时没有真情实感,干巴巴的

 


第二次教学主要环节

……

生:李白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

师:(板书:伫立  凝视)

师:这两个词是什么意思?谁来演一演,说一说。

师:(生表演后)读一读这两个词。

师:从这两个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读懂了什么?

生:我看出孟浩然乘坐的小船很远很远了,李白还没有离开。

生:李白站在江边很久很久,一直看不到船为止。

生:李白一直盯着那条船,似乎等待着那条船回来。

生:我觉得李白的人虽然站在江边,但他的心好像跟着孟浩然一起走了。

师:同学们的体会真是太好了,如果说周围的杨柳、沙鸥、江水是“动”的,那么李白就是一尊静止的雕像,默默地注视着远方,一动也不动

。就像这位同学说得,他的心已经跟着孟浩然走了,他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生:孟夫子,祝您一路顺风。

生:沙鸥呀,你替我送孟兄吧!

生:风儿,你慢些走让我再看看孟夫子吧-------

师:你们真的太了解李白了,相信你们一定会读好这一小节!

生:练读(指名读)

师:(配乐)看着友人离他越来越远,越来越远,消失在蓝天的尽头,耳边响起友人对他说的话,“我们虽然暂时分别了,我们的友谊却像这

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李白再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随即吟出了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投影诗文)师生齐声轻读。

……

集体评议:

教师很好地抓住“伫立、凝视”这两个词让学生品读,既理解了词语,又感悟了情感,并且引导学生想象李白的内心,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理解力。教师的语言呼应前文中的对话,升华了情感,加上配乐的渲染,学生明显读得有味道了。

个人反思:

品味文章情感一定要抓住关键的词语,“伫立、凝视”这两个词义并不难理解,关键是在这两个词的背后蕴含了什么。至于背后的东西能不能

悟出来,不能仅仅靠学生自己,教师的点拨引导是至关重要的。

 

第三次教学主要环节:

……

师:“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多美的句子呀!谁能在最短的时间里将这一句记住。

生:(记)

师;这儿又出现了一个“依依”,这儿的依依又是什么意思呢?(出示解释)

生:形容树枝柔弱,随风飘摇。

师:就仅仅是这个意思吗?杨柳依依会做吗?(生做)

师:你和朋友分别时,你会做什么动作?(生挥手)

师:看这两个动作多像啊。杨柳也在和友人告别哩。杨柳依依,沙鸥呢?(点点)白帆呢?(渐渐远去)一江春水呢?(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

)。而此时的李白在干什么呢?欣赏这些美景吗?

生:李白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

师:(板书:伫立  凝视)

师:从这两个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我看出孟浩然乘坐的小船很远很远了,李白还没有离开。

生:李白站在江边很久很久,一直看不到船为止。

生:李白一直盯着那条船,似乎等待着那条船回来。

师:如果说周围的杨柳、沙鸥、江水是“动”的,那么李白就是一尊静止的雕像,默默地注视着远方,一动也不动。可他的内心是平静的吗?

生:不平静

师:你从文中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他心里很不平静。

生:(默读思考)

师:(提示)歌德说过,会读书的人,用两只眼睛看,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文字,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后。我们也要学会这种方法,不要

漏掉任何一个词。甚至一个标点。

生:(发现后的喜悦)我发现了,文章第四小节有一个标点——省略号,说明了李白的内心非常不平静。

师:你真会读书,这虽然是个省略号,但是意味深长,确实,李白表面是平静的,其实他的内心就像这省略号心潮澎湃,思绪万千,他会想些

什么呢?

生:他会想起和孟夫子喝酒作诗的情景。

生:他会想起第一次认识孟浩然的情景

生:他会想起孟浩然写的的诗句。

生:他会想,今日一别,不知何日再见,孟夫子,一帆风顺呀!

师:同学们,轻轻地轻轻地读这一小节,站在李白的身边,聆听他的内心。

生:(轻声投入地读)

师:(配乐)千言万语涌上心头,李白再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随即吟出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投影诗文)师生齐声轻读。

……

集体评议:

这段中有几个“亮点”:一是文中前后两次出现了“依依”,教师敏锐地抓住了这个关键词,理解了“依依惜别”“杨柳依依”,虽然意思选

项不同,但在文中都衬托了离别时的情感。二是读的方式不局限于“出声读”,有“记忆读”、“默读”、“指导后的理解读”,每次学生读

的要求不一样,更能激发学生读的情感。三是教师在指导品味语言甚至标点时,很好地教授了方法,“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教师的主

导性在这里充分地体现了出来。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对文中标点的处理,让学生于“无痕”中感悟我们祖国的文字的魅力,一次良好的文化熏陶

个人反思:

语文是人类的精神家园,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学习过程中受到的精神滋养。语文教育的真正价值在于引领学生获取这种感

受,体验这种情感,获取这种智慧,积淀这种文化,最终形成自己丰富的精神世界。一次又一次上课,对教材的分析讨论,使我更好地把握了

文本。歌德说:“会读书的人,用两只眼睛看,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文字,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后。”这句话对教师同样受益匪浅,引导

学生品味文字,首先教师得认真钻研教材,不放过每个词语每个标点。只有教师体会深了,理解透了,学生才会入情入境,有出色的表现。在

教语文的过程中,我一直会想到《读者》上登过的一则关于日本老太太法国老人争相为华人孩子免费教授本国语言的故事,一直为他们浓浓的

爱国心征服。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那么美,不必说唐诗宋词的浓缩精华,就连标点符号都富有情感,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有责任让孩子学习并掌

握最值得自豪骄傲的语言文字。让我们一直用两只眼睛看书吧!

(www.youjiao51.com www.youjiao51.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黄鹤楼送别)本文转载

关键字: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堂实录,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堂实录大全,小学语文课堂实录大全   黄鹤楼 教学 眼睛

“用两只眼睛看”——苏教版第九册《黄鹤楼送别》教学案例相关的文章

我来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