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分类 板报设计 教学管理 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 小学英语教学 小学科学教学 思想品德教学 小学美音体教学
幼教无忧网小学学习网小学语文教学教科版语文《飞夺泸定桥》教材说明、教学建议

《飞夺泸定桥》教材说明、教学建议

12-01 00:13:59 | http://www.youjiao51.com | 313 | 教科版语文

《飞夺泸定桥》教材说明、教学建议

  
  9、飞夺泸定桥
  教材说明
  〔解题〕
  泸定桥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东部的泸定县境内的大渡河上。1935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曾在这里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一场激烈的夺桥战斗。这篇课文描述的就是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飞夺泸定桥的故事。“飞夺”就是用极快的速度夺取,“飞夺”既是对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又集中体现了红军战士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结构分析〕
  课文共9个自然段,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可以分五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简要介绍了事情的起因:红军必须渡过大渡河,只有“夺取”唯一通道泸定桥才可以通过。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写敌人妄想把我军消灭在桥头。红四团接受命令,要在29日早晨夺下泸定桥。
  第三部分(第3~5自然段)写红四团抢时间飞速前进,先于敌人援兵赶到泸定桥。这部分内容紧紧围绕“飞”进行描写:为什么要“飞”?怎样“飞”的?
  第四部分(第6~8自然段)写红军战士英勇战斗,夺下了天险泸定桥。这部分内容紧紧围绕“夺”展开:夺的困难--夺的经过--取得胜利。夺桥过程表现了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第五部分(第9自然段)红军主力渡过大渡河,继续向前进。
  〔语意理解〕
  “这座铁索桥,就是红军北上必须夺取的泸定桥。”
  这是红军北上的必经之道,70多年前,太平天国的名将石达开和他的四万士兵曾因没有及时渡过大渡河,贻误战机而全军覆灭,成为千古恨事。能否及时渡过大渡河,对红军至关重要。蒋介石曾扬言,让红军到大渡河,作石达开第二。所以一桥系安危,为了迅速渡河、粉碎国民党反动派妄想把红军消灭在大渡河边的阴谋,必须夺下泸定桥。
  “抢在敌人前头,是我军战胜敌人的关键。”
  国民党反动派已调了两个旅赶去泸定桥增援,如果红军不能赶在他们前边到达泸定桥,援兵和原来防守泸定桥的敌人会合,红军要夺桥和渡河就更困难了。所以抢时间是战胜敌人的关键环节。
  “战胜敌人的决心使他们忘记了饥饿和疲劳。”
  这句话突出表现了红军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为了夺取战斗的胜利,可以不顾饥饿疲劳,夜以继日地行军与作战。
  “红四团仍旧摸黑冒雨前进,终于在29日清晨赶到了泸定桥,把增援的两个旅的敌人抛在了后面。”
  同样的天气,同样的漆黑之夜,同样的泥路,敌人“只好停下来宿营”,我军“仍旧摸黑冒雨前进”,最后终于把敌人抛在后面。这个“抛”字,突出了红军的神速,表现了红军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说明红军在跟敌人抢时间的关键一仗中取得了胜利。
  “泸定桥离水面有十多米高,是由13根铁链组成的:两边各有两根,算是桥栏;底下并排9根,铺上木板,就是桥面。人走在桥上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似的。现在连木板也被敌人抽掉了,只剩下铁链。向桥下一看,真叫人心惊胆寒,红褐色的河水像瀑布一样,从上游的山峡里直泻下来,撞击在岩石上,溅起三米多高的浪花,涛声震耳欲聋。”
  这几句话写出了泸定桥的“险”。“人走在桥上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似的”,指的是桥面上铺木板时的情况,现在敌人把木板抽掉了,过桥的困难就更难以想象了。
  “凭着天险,疯狂地向红军喊叫:‘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
  “凭着”是依靠、借助的意思。“凭着天险”是说敌人把天险泸定桥作为阻止红军前进的障碍。“飞过来”

www.youjiao51.com

侧面突出了泸定桥的险要,过桥的艰难说明红军无法通过泸定桥。这句话一方面写敌人的嚣张气焰,他们企图借助天险泸定桥,阻止红军前进;另一方面也突出了泸定桥是险要之地。全句从侧面表现英勇的红军无坚不摧的大无畏英雄气概。
  “团长和政委亲自站在桥头上指挥战斗。”
  说明红军领导身先士卒,镇定自若。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传来了团长和政委的喊声:‘同志们!为了党的事业,为了最后的胜利,冲啊!’英雄们听到党的号召,更加奋不顾身,箭一般地穿过熊熊大火,冲进城去,和城里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搏斗。”
  “千钧一发”,犹如千钧重量系在一根头发上,形势万分危急。这时,战士们“听到党的号召,更加奋不顾身,箭一般地冲过熊熊烈火……”表现了红军战士英勇无畏、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
  “红四团英勇地夺下了泸定桥,取得了长征中的又一次决定性的胜利。”
  红军能否夺下泸定桥,渡过大渡河,关系到红军能否北上;关系到红军的生死存亡;关系到中国革命的前途和命运。所以说夺下了泸定桥是长征中又一次“决定性的胜利”。
  〔写作特点〕
  1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事件,经过部分写得详细具体。
  2首尾照应的写作方法。最后一段和开头一段相呼应,说明红军胜利完成任务,继续北上。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红军战士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革命精神。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第7、8自然段。
  3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事件的方法。
  4认识课后11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1抓住红军战士飞夺泸定桥的言行,体会他们不畏艰险、勇往直前、大智大勇的革命精神。
  2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事件的方法。
  〔教学准备〕
  有关泸定桥的教学挂图或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3课时。
  〔操作要点〕
  1读书指导。
  (1)简介长征背景,导入课题,理解“飞夺”。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文章层次。说说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事件的。
  要求学生认真读课文,按照“北上必经-接受命令-飞奔泸定桥-勇夺泸定桥-胜利渡河赴前线”把课文划分为五部分(也可以按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把课文划分为三或四部分,只要能有自己划分的理由即可)。
  (3)细读理解。
  为什么要飞夺泸定桥?在飞夺泸定桥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在文中找一找,议一议,师生合作概括。
  ①飞奔到泸定桥时遇到的困难。
  找出相关语句,认真读一读,体会红军勇往直前的决心以及和敌人周旋的机智。
  出示:红四团仍旧()黑()雨前进,终于在29日清晨赶到了泸定桥,把增援的两个旅的敌人()在后面了。
  根据课文内容,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体会用词的准确、生动、富有表现力。
  ②勇夺泸定桥时遇到的困难。
  画出相关语句,读一读。同学交流哪些场面给你印象最深,为什么?(可播放夺桥场面的课件,让学生体验。)
  读7、8自然段,在描写英雄动作的词语下面点上点,体会这些词语的作用。结合上下文理解“千钧一发”,为什么称当时为“千钧一发”?
  ③读最后一段,理解“浩浩荡荡”。这一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这一段点明了事情的结果,和开头相呼应。)
  (4)感悟延伸。
  ①谈谈学习

www.youjiao51.com

这一课的感受和体会。
  ②推荐课外读物。
  《长征丰碑--长征路寻胜》(作者:元麟)
  《地球的红飘带》(作者:魏巍)
  《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或《西行漫记》(作者:哈里森•索尔兹伯里)
  2积累内化。
  (1)复述课文7、8自然段。
  (2)找出自己喜欢的四字词语填写在自选词语空白处。
  3迁移练习。
  (1)认读生字:找出课后生字读一读,注上拼音。注意“宿”是多音字。
  (2)指导书写:重点指导“派、宿、雄”等字。
  4实践活动。
  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事件,进行一次小练笔。
  搜集阅读长征故事。
  资料
  〔时代背景〕1935年5月,北上的红军来到大渡河边。5月25日,红一师四团在安顺场顺利地强渡了大渡河。但是这里水流太急,不能架桥,渡口又只有几只小船,往返一次需要几十分钟,几万人如果只靠这几只小船过河,需要多少天呀。70多年前的1863年,太平天国名将石达开和他的四万士兵曾因没有及时渡过大渡河而全军覆灭,成为千古恨事。蒋介石曾扬言:到了大渡河让红军过不去,让红军做第二个石达开。因此,能否及时渡过大渡河,关系到红军能否北上,关系到红军的生死存亡,关系到中国革命的前途和命运。为了迅速渡过河去,粉碎国民党反动派妄想把红军消灭在大渡河边的阴谋,必须火速夺下泸定桥,让所有红军顺利过河。
  〔大渡河〕流经四川中部,在乐山县境注入岷江。长909千米,多峡谷,水流湍急。
  〔泸定桥〕在四川省泸定城西门外,横垮大渡河上,是我国著名的铁索桥,为川藏间交通要道,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时,曾英勇夺取此桥,渡过大渡河。
  〔千钧一发〕钧,古代重量单位,一钧等于15千克。犹如千钧重量系在一根头发上,比喻极其危急。
  〔心惊胆寒〕形容非常害怕。课文中是反衬用法,更加说明红军的英勇和无畏。
  〔浩浩荡荡〕形容广阔或壮大。本课指红军队伍声势浩大,不可阻挡。
  〔奋不顾身〕奋勇直前,不顾生命。
  

关键字:教科版语文,教科版语文课件,教科版语文教案   

我来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