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分类 板报设计 教学管理 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 小学英语教学 小学科学教学 思想品德教学 小学美音体教学
幼教无忧网小学学习网小学语文教学苏教版语文教案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巧妙引导 化解难点《徐悲鸿励志学画》教学案例

巧妙引导 化解难点《徐悲鸿励志学画》教学案例

12-01 00:24:34 | http://www.youjiao51.com | 423 |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巧妙引导 化解难点《徐悲鸿励志学画》教学案例

巧妙引导 化解难点《徐悲鸿励志学画》教学案例
  
 
 
《徐悲鸿励志学画》是苏教版小语教材第七册中的一篇课文。课文主要讲述了年轻画师徐悲鸿在向法国绘画大师达仰学画期间,为了使自己不受外国学生的侮辱,为中国人争一口气,不顾生活清苦,刻苦钻研绘画技艺,终于学有所成的故事。深刻领悟徐悲鸿强烈的爱国之心、奋发努力的进取之心,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课题中的“励志”一词在本文中既是“文眼”,又是“题眼”,蕴含着徐悲鸿炽热的爱国情怀、刻苦学艺的精神,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因此,理解这个词又是教学本文的关键。在教学时,我考虑到学生的学情,为了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精心设计了三个环节:    

环节一:    

师:(板书课题时故意把“励”写成“厉”)    

生:(纷纷举手)老师,“励”字写错了!    

师:哦,还差一个“力”哩,这是“严厉”的“厉”、“厉害”的“厉”,这里应该是“鼓励”的“励”、“激励”的“励”。(随手用彩色粉笔在“厉”。后的空白处加上了一个“力”)    

生:(笑)老师是故意写错的。    

师:对呀,“励志”是什么意思呢?    

生:“励志”就是“立志”的意思。    

师:你们觉得“励志”和“立志”意思一样吗?    

生:(齐答)一样。    

师:既然如此,我们何不把题目中的“励志”改成“立志”,这样岂不更容易理解一些?(教师边说边把“励”改成“立”)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徐悲鸿为什么要“立”志学画呢?他又是怎样“立”志学画的?结果怎样?    

师:让我们一起来读课文,寻找答案。    

分析:课文题目中的“励”字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效,我在板书课题时故意留下破绽,让学生“发现”错误,不动声色地加以引导。这样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也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由于此时学生尚未接触课文,故误认为“励志”就是“立志”也属正常现象。 当学生的理解出现偏差,我没有简单地否定,也没有硬性灌输,而是把它“演示”到黑板上,把错误当作教学资源来开发。    

环节二:    

师:同学们在阅读课文以后有什么发现?    

生:徐悲鸿立志学画是因为受到一个外国留学生的侮辱。    

生:徐悲鸿受到外国学生侮辱后,学画更加刻苦了,每逢星期天就到博物馆去临摹名家的作品,一画就是一整天。    

生:徐悲鸿生活十分俭朴,把钱省下来买绘画用品。    

生:徐悲鸿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毕业考试,创作的油画在法国引起了轰动,为中国人争了气,那位傲慢的外国学生也来向他道歉。    

师:还有什么发现没有?    

生:(迟疑地)老师,我觉得不应该把“励志”改为“立志”。    

师:为什么?    

生:因为徐悲鸿到法国留学,拜达仰为师,已经立志成为一个画家了,不是因为受到外国学生的侮辱之后才立志学画的。    

师:有道理。大家的意见呢?    

生:我也觉得不应该把“励志”改成“立志”了,“励志”的意思比“立志”更深一层,含有“下决心”的意思。    

生:对,徐悲鸿原来就很刻苦;受到外国学生的侮辱后,为了给中国人争气,他就更“奋发努力”了,就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    

分析: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课文,循着自己的思路去读课文,引导他们发现错误,从错误中探得“真知”,这里既体现了对学生主体的尊重,同时也告诉我们课堂上学生的错误理解有时也是“教学资源”。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善于引导学生,而不是驾驭他们,“顺水推舟”永远比“力挽狂澜”来得有效。    

环节三:    

师:那么,“励志”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它与“立志”有什么区别呢?    

生:“立志“的意思是立下志向,而”励志“是志向更加坚定的意思。    

生:“励志“还有行动更加刻苦努力的意思。    

师:同学们讲得都不错。“励志”的意思是“为了实现某一志向激励自己刻苦努力”。(投影出示词义)    

师:徐悲鸿的志向是什么呢?当然是成为一名画家。是什么力量激励着他呢?是因为受到了外国学生的侮辱,他要为中国人争气,让别人见识一下,什么是真正的中国人!可见,是“爱国”的力量驱使着他“日夜奔驰,勇往直前”。所以,题目中只能用“励志”而不应该用“立志”。    

分析: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必须做到正确地分析课文的思想性,正确讲解课文中涉及的社会科学知识和自然知识,不犯科学性错误。遇到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要善于引导,让学生与文本充分对话,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使学生从中领悟道理,并心悦诚服地接受指导。    

就这样,我精心设计的这三个环节,巧妙地化解了难点,帮助学生准确地理解了“励志”一词的意思,以此有效地串起了全篇的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字: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全,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案大全   徐悲鸿 教学

巧妙引导 化解难点《徐悲鸿励志学画》教学案例相关的文章

我来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