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分类 板报设计 教学管理 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 小学英语教学 小学科学教学 思想品德教学 小学美音体教学

打造理想的语文课堂

03-15 20:20:33 | http://www.youjiao51.com | 602 | 小学语文教学随笔

打造理想的语文课堂

  
  新课程把课堂看作是师生生命活动的场所,知识生成的场所,情感交流的场所,智慧碰撞的场所。课堂关系到师生生命的质量,朱永新教授认为,理想的课堂能够充满活力、情趣与智慧,能够使教师体验到挑战,使学生享受学习。
  一、充满诗情画意的导入,营造激情的课堂
  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课堂应该成为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的场所。由于学生的生活经历、个性、情趣各不相同,学生与文本又存在着一定的距离。而充满诗情画意的导入,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情趣,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而且它本身能使学生从中受到情感的陶冶。
  如在设计《鸿门宴》教学时,笔者采用了诗歌和故事导入:词坛女杰李清照这样歌颂项羽:“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英雄项羽,率领八千子弟跟随叔父起兵反秦,巨鹿一战,打败了秦王朝的精锐部队,横扫天下,自封为西楚霸王,分封天下英雄,几成一统,可是在不到四年的楚汉之争中,常胜将军项羽在垓下一战陷入四面楚歌,挥泪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最后自刎乌江。那么,是什么原因使英雄霸业成千古遗恨呢?故事《鸿门宴》或许就能解开这个谜,让我们到《鸿门宴》中去寻找项羽失败的真正原因。
  这一充满感情诗意的导入,感染了学生的情绪,调动了学生积极投入到探究活动中去,课堂始终沉浸在激情的氛围中,学生思维的火花在交流中迸发、闪耀。
  在学习《归去来兮辞》一文时,考虑到陶渊明距今时代遥远,学生心中可能只留下一个清高孤傲、不食人间烟火的陶渊明。困难还在于普通平凡的农田生活何以在陶渊明眼里那样亲近美好。据此,教者设计了这样的导入:一千六百多年前,一位伟大的诗人给人描绘了一个人人自得其乐的理想世界——桃花源。陶渊明这位以描写农村田园生活为主的诗人,在污浊的乱世,决绝官场,洁身自好,归隐田园。他在《归园田居》一诗中把污浊的官场比喻为尘网、樊笼,把自己误落官场比作羁鸟和池鱼。《归去来兮辞》表现的就是归家之乐。请从文中找出你认为是表现陶渊明品质情操、人生理念的句子,领悟其内涵,并找出你欣赏的优美句子作简要赏析。
  这样的导入,拉近了学生与作者的距离。感乎心者,莫先乎情,教师通过诗意的导入,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热情,营造了师生交流的良好氛围,学生学得主动、有效。
  二、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营造对话的课堂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对教学而言,交流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建构。要使对话不仅成为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成为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教师必须为对话的有效展开提供充足的课程资源。
  在学习《胡同文化》时,学生对拆掉老胡同,建设新北京大都抱着一种欣悦的心情,很难体会作者复杂忧伤的情感,对话出现了阻塞。为了体味作者无奈中有怀念,批判中有失落的复杂情感,教师播放了李谷一演唱的《前门情思大碗茶》。一曲歌罢,学生深深沉浸在充满留恋、饱含辛酸的氛围中。教师进而设问:当一个漂泊在外的海外学子来到童年生活的爷爷、奶奶的老屋前,你会产生怎样的感受?在北京生活了大半辈子,面对北京胡同衰败、没落,西风残照,衰草离披,满目荒凉,你能感受到作者复杂的感情吗?由于提供了充分的学习资源,学生的思维处在一个被激

www.youjiao51.com

的状态,涌上心头的是一种温柔的忧伤,苦涩的甜蜜。于是,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同学发言充满感情,精彩纷呈,真正实现了课堂是师生生命活动和生命成长的场所。
  三、创设探究性话题,展开智慧的交锋
  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关注在生长中的人的整个生命。对智慧没有挑战性的课堂是不具备生成性的,没有生命气息的课堂也不具备生成性。从生命的高度看,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和智慧综合生成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创设具有思辨价值的探究性话题,在课堂中展开师生、生生、师生与作者之间的多种对话,在对话中磨砺思维,碰撞火花,展开智慧的交锋。
  如在《项链》的教学中存在着误读和贴标签现象,如何认识玛蒂尔德性格的复杂性是教学的难点。笔者要求学生从作品出发,通过对人物的描写,透视人物心理、性格发展过程,以丢失项链为界,在情节发展中透视人物性格变化发展,以“我看玛蒂尔德”为话题,引发学生讨论。于是,学生谈的是作品中的玛蒂尔德,自己感受到的玛蒂尔德,而不再是从教辅中搬出现成的结论。
  再如教学《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时,教师设计了开放性的话题:“我眼中的杜十娘”,并以几个小问题贯穿:杜十娘把终身托付给李甲是否过于轻率?她正常的生活愿望是什么?由于话题开放,具有探究价值,学生从文本出发,结合自己的阅读理解,谈出的是自己眼中的“杜十娘”,思维在交汇中不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课堂变得诗意而奔放。(作者■席彩萍单位:江苏省溧阳市教师进修学校)
  来源教育导报

关键字:小学语文教学随笔,教师随笔,小学教师教学随笔,一年级语文教学随笔   

打造理想的语文课堂相关的文章

我来评论